2021年7月份罗源县好人榜揭晓啦!

来源:文明罗源       发布时间:2021-07-23 19:20       字号: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新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文明的精神力量。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小人物”,却做着“大事业”;他们用责任诠释爱岗敬业;他们用奉献书写人生华章!

  近日,2021年7月份“罗源好人榜”揭晓啦~~一起来认识7月份“罗源好人”吧!

   

                                              “罗源好人榜”之敬业奉献唐江山 

人物故事 

上善若水,虚怀若谷 

人物简介   唐江山,男,1939年4月生,罗源县中医院名誉院长。 

事迹故事 

   

  他是一名医生,不仅有仁心仁术,而且仁心当在首位。 

  唐江山,现年83岁,祖籍福建晋江。1964年4月从福建泉州医士学校(现为泉州医学高等学校)4年制中医专业毕业,分配到罗源县工作,一干就是半个世纪57年。从一位中医士逐步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福建省名中医。曾担任罗源县中医院首任院长,现为罗源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曾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中医专业医书5部,其中《中医临床基本处方手册》(编写儿科部分)荣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第十届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01

  怀仁重德 乐善好施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始终没有离开临床一线,每日上午仍然坚持门诊,他总是告诫学生们:“做医生的要有菩萨心,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看到千里迢迢来看病的患者他总是不忍拒绝,经常提早半小时到门诊,推后一两个小时下班,忍困挨饿加号看诊以满足患者需求,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还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无论高贵或低贱,贫穷或富有,均一视同仁。
曾有罗源县洪洋乡村民黄某患胃出血,因家境贫困,又病情危急,看到这种情况,他不但免费为其诊疗,还亲自为其上书县民政局,使之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曾有飞竹乡贫困村民郑某,居住偏僻山区,乘车到医院看病时已过中午下班时间,他不仅返回去给予诊治,还帮其付清药费。诸如此类事迹不胜枚举,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我想象中的苍生大医的样子,不但医术高超,待人谦和,而且常怀悲悯之心,乐善好施。

02

  业绩斐然 热心培育 

  虽然到退休年限,却又延聘3年。2002年4月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继续返聘原单位工作至今已22年。说他老有作为得从退休后一组数据说起:执医57年,现年83岁仍坚持每周门诊6个半天,每年接诊近1万人次。带教学生24人,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医院科室医疗骨干、国家中医优秀中青年人才。他创立和带领的罗源县脾胃专科已成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的特色专科。还多次应邀到福州、晋江、罗源等地做学术讲学。 

  他认为一个医生的价值除了治病救人,还有善于总结经验,再将它传给后人,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不但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笔耕不辍,还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人才,将自己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在临床带教中,对学生真情实意地传授,深入浅出地诠释,认真细致地指点,对学术继承人的跟师笔记、论文书稿等皆认真审阅,逐一批改。通过带教丰富学生们的学识,让他们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了一批中医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中医后继有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03

  勤于实践 提高创新 

      他认为自己的从医经历,是一个不断读书、善于学习,博采众长,又勤于实践,提高创新的过程。在临床中融会贯通、知常达变,在继承中延伸发展,使诊疗技术得到提升。他重视“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的理论与实践,制定胃脘痛十个证型,治则以通降为要,用药别具一格;其自创“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获得市科研课题立项,该药方已制成口服剂,投入临床推广使用。他一直从事中医临床,诊疗以内科、儿科疾病为主,尤其对脾胃病有专长,亦潜心于急难重症的治疗研究。他常叮嘱学生“治疗技术要力求精益求精,确立治法要切实可行,开出处方要行之有效。”
      常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坚持奋斗在临床一线,造就了他一生淡泊名利,热爱中医,践行中医,诚信为民,教学育人为己任的崇高气节。他的医道历程,犹如四季的风景,春华秋实,表现出他的艰辛和收获。曲折的道路与挫折的磨练,都不能削弱他追寻未来的意志,直到现在,他仍然在为中医事业贡献着他的一份力量。我心目中的唐江山,他是那么的善良质朴,那么的谦逊伟岸!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