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发展和改革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2-01-10 08: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一、主要工作总结

  (一)做好经济指标运行监测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协调各行业相关部门加强经济指标研究和预警预测1-9月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3.1亿元,比增8.1%,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增4.6%、10.5%、5.1%固投实现高速增长,增幅持续排名全市前列,1-10固投累计完成183.2亿,比增19.7%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把平安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二)推动重点项目有序建设。深入推动“五个一批”项目建设,1-9月累计列入省“五个一批”项目373项,总投资1741.03亿元,其中年内新增开工项目48项,总投资186.03亿元,第三季度综合考评位居全省第2名。县级重点项目199项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15亿元,占年度计划85.89%,其中50项列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28亿元,占年度计划87.13%。落实“一企一议”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企业走访力度,推进项目平稳有序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36亿元支持水利、民生等项目建设。

  (三)推进债券资金申请专项工作。谋划生成并申报2021年专项债券27项,总投资122.79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需求32.6468亿元;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30项,总投资174.800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需求38.4468亿元。项目均已入库,省市发改委已同步审核。

  (四)扎实开展“抓项目促提升”专项行动。1-9月,累计项目开工72项,总投资251.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开工62项,总投资234.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15项,总投资38.17元;民生项目开工10个,总投资17.6亿元。累计项目竣工51项,总投资119.4亿元。建立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1-9月累计上报协调解决项目问题数500条,已办结494条,办结率98.8%。

  9月“抓项目促提升”专项行动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9名。

  (五)统筹推进“扶持龙头壮大产业”行动。加大企业扶引力度,组建服务小组,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调研服务,助推企业增产增效。三季度综合考评排名全市第8。1-9月,第一产业正增长企业1家,完成产值0.3544亿元,完成比率86.44%。第三产业正增长企业2家,完成产值8.51亿元,企业完成营收增速267.4%。建筑业正增长企业3家,完成产值10.67亿元,完成比率71.76%。工业正增长企业4家,完成产值351.9亿元,增长20%。

  (六)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起草《罗源县“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组织干部深入企业纾难解困,确保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截止目前,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39个,第三季度综合排名全市第4。

  (七)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发展。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发展。制定《数字罗源工作要点》,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宝钢德盛HRAPL产线技术改造和闽光物联云商项目已竣工,互联网+吉壁鲍鱼电商平台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加快新基建项目建设,宝钢经营管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842亿元,钢铁生产线5G智慧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120万元。积极参与福州市数字峰会,成功推动中兴通讯企业5G技术运用、高端特种钢铁新材料基地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101亿元。

  (八)做好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每日通过e福州综合指挥平台,协助智慧罗源进行疫情防控核查线索摸排,截止2021年11月3日24时,下发线索13511条,已摸排线索13509条。

  (九)加强科技创新与培育力度。一是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20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R&D)归集入库7.4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审定金额1769.46万元;发放2019年省、市配套经费217.22万元,2017-2018年县级配套经费306.48万元。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与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荐9家企业(2家复审)申报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家企业入围2021年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三是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科特派实现乡镇全覆盖、县级科特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四是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开展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市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认定、省级星创天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券补助等工作,推动12家企业登记技术合同525.57万元。

  (十)有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推进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完成水利、电力、交通、农村人居环境、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民政、通讯通信、物流等九大领域的初步管护清单4224项行业管护指南25份及时总结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电力基础设施等管护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学习

  (十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全县44个部门接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指导目录共6981项,数据归集总上报量889346条。二是落实信用惠民便企。推荐我县1757家企业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经营困境提供途径。三是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积极应用信用承诺制度,公示信用承诺书4335份,联合奖惩例总量444例;扎实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7家治理对象名单企业实现全台账退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评综合排名在全市前列。

  (十二)加强价费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涉企不合理收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走势,做好价格监测分析,做好民生主副食品71种的市场价格监测工作。三是做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四是做好价格认定工作,涉案财物价格认定80件,总认定价格335万元,认证1件。

  (十三)抓好粮食储备,保障市场供应。结合“亮剑2021”专项行动,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入库检查工作。落实政策性粮食收储和轮换资金采取联网方式公开竞价交易推进储备粮轮换联网交易加强粮食入库质量检验,提升粮食仓储能力,顺利完成2021年度粮食轮换工作完善粮油供应网络建设,设立13个应急供应网点和1个应急加工企业,覆盖11个乡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攻坚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粮食中心储备库、粮茂商业街、农村网点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十四)积极落实市、县攻坚行动工作。开展“大干150天 建功丝路海港城”攻坚行动,梳理113项攻坚行动任务项目清单对接市“攻坚120天”专项行动,生成“攻坚120天”项目99,聚焦财政增收、土地要素保障、征迁交地、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打非治违等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扫清制约项目顺利推进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力冲刺目标任务,全力打造丝路海港城。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发改工作实际,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活动。二是抓党建促发展,学思践悟,努力作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发改各项工作。三是建设强本领、勇担当的发改干部队伍,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罗源各项事业争先进位、履职尽责。

  (二)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2021年度企业R&D统计辅导。深入企业沟通协调,指导企业规范建立研发专账、正确填报统计相关报表,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密切配合协作,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的良好增长。三是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引导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完善科技特派员政策保障,作好省、市、县科技特派员推荐申报对接服务,突出产业帮扶、农村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推进科技下乡。四是抓好科技项目实施与管理。筛选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

  (三)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在项目谋划上持续发力。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以大格局、大视野抓好项目谋划,谋实谋深重点领域的项目。二是在项目推进上持续发力。坚持领导挂钩服务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调服务,加强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宝太110万吨冷轧、万年众创城、台投区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三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深入研究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机遇期,掌握明年和“十四五”期间的资金投向,重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申报“窗口期”内及时上报,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债券资金支持。

  (四)狠抓指标监测分析,促经济稳增长

  一是紧盯目标任务,加强精准调度,全面完成年各项预期目标。二是合理提出2022年我主要经济指标目标,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协调跟踪,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三是深入开展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的研究和谋划,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持续开展抓促行动

  加大力度引进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已招商落地项目开工。建立完善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梯次结构和良性发展格局。继续落实“一企一议”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和项目稳定的联系服务,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全力扶引龙头壮大产业集群。

  (六)严抓信用监管工作

  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信用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修复管理制度。着力提升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水平,推进信用信息应用与发展,深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开展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强化信用文化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加强安全生产、稳定市场价格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结合收费年审,对全县的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了清理,取消涉企不合理收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价格专项调查,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走势,做好价格监测分析,紧紧围绕“稳价格、推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做好民生主副食品71种的市场价格监测工作。进一步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及时完成农产品(茶叶)成本调查年报任务。继续认真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反邪反间等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八)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宝钢德盛钢铁生产线5G智慧提升工程,推动经营管控系统上线。加强项目谋划,推动一批新基建、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加快5G网络布局,全面推进电信5G建设工程、移动千兆5G网络和移动千兆光宽网络建设。二是积极谋划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围绕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助力福州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

  (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全力以赴配合省市开展的重大促消费活动,广泛发动商圈、综合体、商贸企业、夜色经济街区、大众茶馆等策划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加强市场供应保障,及时了解市场供应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二是深化“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4.0版行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深化数据赋能应用,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统筹区域协同,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深化与闽东北区域的产业融合、协作,科学谋划新阶段重大产业项目,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联合招商,助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四是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覆盖率,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十)深化生态体制改革

  一是继续落实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推进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按照程序开展规划评审、报批。二是推动流域大整治,确保水环境安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三是持续开展“全民护河”系列活动。加强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小流域水质问题整治。开展流域违规畜禽及水产养殖整治、河道“四乱”整治、打击非法采砂等长效治理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屋(亭)选址工作,落实“三端四定”,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全面普及垃圾分类标准与知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是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为切入点,以改进管理办法、更新硬件设施为主要手段,以节油、节电、节水、节约纸张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六是持续推进落实林长制,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网格化、森林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确保了林地全覆盖。七是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十一)做好审改工作

  在市审改办工作指导下,继续做好“互联网+监管”、权责清单等专项工作。协调县住建局、市场局、水利局等31家有关单位依托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填报监管行为、检查信息、曝光平台信息等数据,推进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