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 “十三五”规划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17-10-31 11:1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1 .概述

  1.1          规划背景

  自2011年县“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帮助下,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克服困难、顽强拼搏、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加快罗源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5年10月,罗源县通车里程合计为900.643公里。有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罗源县域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但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全县路网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与周边邻市县的主要对外通道(二级以上公路)较少;二是在发展方式上,与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现代交通发展方式的要求,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早期建设的行政村通达和自然村通畅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等。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目前,罗源正面临着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及自贸区建设的机遇,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县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通过评估“十二五”全县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罗源县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分析罗源县“十三五”发展动力与机遇,研究提出未来五年交通运输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制定分期实施计划,以满足指导“十三五”的建设需要,为交通运输部门安排未来五年重大项目投资、强化市场监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和行动指南。

  受罗源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福建创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接编制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任务。项目组在深入研究福建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消化吸收各单位、部门提出的交通运输发展领域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完成了本次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1.1.1    规划范围

  罗源行政区划图规划的范围为罗源县县域范围,包括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中房镇、飞竹镇、鉴江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霍口乡、碧里乡11个乡镇,面积1187平方公里(含海域)。规划的重点是国省道及重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改造、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及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建设。

  1.1.2    规划依据

  l   《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交通运输部);

  l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 年)》;

  l   《福建省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l   《罗源县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报告(2011-2030 年)》

  l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l   《福州新区发展规划》

  l   《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2012-2030)》;

  l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意见》;

  l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l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促进交通物流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l   罗源县交通运输局委托编制《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合同。

  1.2          主要结论 1.2.1    规划方案                                                                                                                                     

  (一)、公路:到“十三五”期末,罗源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18.171公里,路网等级结构明显优化,公路网密度达到94.2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发展规模逐渐适应罗源县经济发展需求,供需矛盾逐步缓解,路网负荷逐渐趋于合理,交通拥挤状况得到改善,路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运输成本不断降低;路网技术等级不断提高,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路网运行车速不断提高,运输时间大大节省,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表1-1 罗源县“十三五”公路建设规划评价表

序号

评 价 指 标

指  标  值

1

路网技术等级JN

2.89

2

路网连通度DN

2.39

3

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94.20

4

通车总里程(公里)

1118.171

  (二)、港航建设:罗源湾位于福州市北翼,是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海湾之一,湾内纵深约25公里,平均宽度7公里。具有良好的自然水深优势,水域总面积179平方公里,航道可全天候通航第三代至第五代集装箱船,南北两岸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长达26.6公里。罗源湾口门狭小水深,两岸多为山丘地和海滩,掩护条件好。受岛屿屏障掩护,湾内水域平静,水体含砂量较小,是建设大型集装箱港区的理想港址。罗源湾位置在福建省东北部,符合福建省一南(厦门港)一北(福州港)一中(湄洲湾港)的港口布局和全国东部港口布局。现已规划为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其中位于我县境内的罗源湾北岸自西向东划分为淡头作业区、狮岐作业区、碧里作业区、牛坑湾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濂澳作业区等6个作业区,可形成港口码头岸线长度11.7公里,可建设码头泊位45个,规划通过能力16038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TEU。通过“十二五”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岸线资源,稳步推进港口建设,狮岐3万吨码头、碧里作业区2个5万吨码头等运营良好,全年货物吞吐量达1350万吨,运营能力不断提升。罗源县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宝钢德盛、亿鑫、三金等大型钢铁企业、华能集团以及福建华东船厂等临港工业已经项目落户罗源湾北岸。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将加快港区建设,突出港城联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续建碧里牛澳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续建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1#-2#、3#-4#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碧里作业区1#-2#泊位工程,开展狮岐作业区至淡水作业区航道建设工作,争取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罗源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提升承载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

  1.2.2    投资匡算

  根据罗源县交通需求分析及预测的结果,要完成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上述目标与任务共需投资约100.92亿元(包含国省干线、农村交通基础设、客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投资),“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需完成投资20.1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42.405亿元,年平均投资8.481亿元;国省干线及地方重点项目总投资48.320亿元,年平均投资9.664亿元;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68亿元,年平均投资0.936亿元;客运枢纽总投资1.47亿元,年平均投资0.294亿元;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总投资3.48亿元,年平均投资0.696亿元;沿海港口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0.565亿元,年平均投资0.113亿元;现就“十三五”期间,罗源县交通建设规划的投资具体分项统计。

  表1-2  罗源县“十三五”交通投资估算表

项目

投资

高速公路

国省干  线及地方重点项目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客运枢纽

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陆岛交通码头

合计

总投资

42.41

48.32

4.68

1.47

3.48

0.57

100.92

年均投资

8.48

9.66

0.936

0.29

0.70

0.11

20.18

  2.“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2.1          “十二五”建设成就 2.1.1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1、国省道及重要干线公路

  (1)已建成通车项目

  “十二五”期间,投资5.69亿元,完成公路新(改)建52.196公里,其中国、省道39.036公里,疏港公路10.3公里。通过新建、改建公路及国省道“改造工程”使干线公路网络日趋完善,路网功能不断加强。

  l     碧里油杭至濂澳公路:公路全长2.296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7.5米,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该工程于2009年10月正式动工,2014年10月建成通车。

  l     104国道水古至上楼段改建工程:公路全长5.87公里,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总投资约9800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动工,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l     碧里至将军帽疏港战备公路:公路全长10.3公里,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总投资约1.8亿元。该工程于2008年7月正式动工,现已建成7.3公里,2011-2015年间完成投资约8000万元,计划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2)在建项目

  l     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改建工程:104国道五里至白塔公路(含吕洞至白花公路及白花至滨海城市政道路)三个项目总里程达11.6公里,总投资约7.36亿元,其中建安投资5.4亿元。项目于2014年6月动工,工期36个月。2014年完成投资12000万元,计划2015年完成投资20000万元。

  l     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鉴江至宁德城澳公路:罗源境内长3.98公里,设计为二级公路标准,概算总投资约为2.66亿元(其中罗源段1.39亿元)。目前正在完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015年上半年完成项目立项及施工图批复,下半年动工建设,计划工期18个月,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

  l     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碧里至鉴江公路:公路总长14.866公里(其中隧道2868米、桥梁2452米),设计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7米、路面宽度14米,总投资约6.5亿元(其中建安费为5.6亿元)。项目于2015年3月正式动工,工期24个月。2014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25000万元。

  l     五里大桥改造工程:桥梁长218米,宽20米,工程总投资约2400万元。计划于2015年9月动工建设,工期15个月,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000万元。

  l     港头大桥改造工程:桥梁长109米、宽20米,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项目于2013年8月正式动工,2014年完成投资700万元,计划2016年年底完工,完成投资500万元。

  (3)前期储备项目

  l     快速外郊环线罗源松山至霍口段(闽侯界):总长52公里,总投资26亿元。

  l     滨海大通道罗源至连江界(罗源湾特大桥):总长3.0公里,其中罗源湾特大桥长1891米,项目总投资26亿元,罗源段投资17亿元。

  l     纵三线罗源县中房(宁德界)至寿桥(连江界):总长36.8公里,总投资8.5亿元。

  l     罗源鉴江至碧里海滨环线:总长20公里,总投资16.0亿元。

  l     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总长17公里,总投资18亿元。

  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以来,罗源县紧紧抓住省里加大对农村公路投入的有利契机,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县共完成农村路网改造61.58公里;完成通自然村路面改造项目共计100个,总里程约101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5座。为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确保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09.72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170处,总投资1642.86万元。

  3、客运场站建设

  (1)、罗源滨海新城公交首末站,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2000万元,于2013年开始投资建设,预计2016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2)、火车站公交首末站,占地面积16.4亩,总投资3000万元,于2013年开始投资建设,目前主体大楼已封顶,预计2015年底可完工投入使用。

  (3)、华威客运站,占地面积22亩,二级客运站,预计客流量5000人/日,目前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预计2017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4、绿色交通

  “十二五”期间,投资78.51万元完成50.7公里绿色长廊和谐公路建设。

  2.1.2    陆岛码头建设

  1、碧里乡牛澳陆岛交通码头: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罗源县东部沿海牛澳村,建设规模为500吨级客货码头一个,总投资约1600万元。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力争2016年年底完工。

  2、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罗源县东部沿海井水村,建设规模为300吨级客货码头一个,总投资约1200万元。该项目十二五期间已完成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年底完工。

  3、吉壁陆岛交通码头:位于罗源县东部沿海吉壁村,隶属罗源县碧里乡,建设规模为300吨级客货泊位一个及相应配套设施,码头水工主体为重力式实心方块结构(单个方块最大重量约180吨),总投资约1200万元。该项目十二五期间已完成建设。

  2.1.3    运输服务成果

  1、运输量完成情况

  (1)公路运输

  “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公路客运量3075.50万人次,货运量3749.06万吨,分别比“十一五”增长22.05%和35.40%,平均每年以4.36%和11.5%的速度增长。                                                           

  (2)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859万吨,相对2013年增长11%。

  2、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

  (1)农村客运

  农村客运发展迅速。罗源县现辖11个乡(镇)196个村(居、社区),十二五期间已通班车行政村187个,通车率为95.4%。

  (2)港航运输

  罗源湾深水港区的进港船型较其它港区大,可停靠万吨至30万吨大型船舶,货种可从集装箱到其它大型散杂,合乎国际洲际、区域间水运运输的船型特点,满足规模效益运输的模式,适应长途国际间运输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及腹地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与省外腹地相联系的集疏运条件改善后,将不断提高对港口运输能力的要求。罗源湾深水港区以其自身的优势将成为福州港重要的外贸进出口港区,根据《福州港总体布局规划》预测,2020年罗源湾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4957万吨,占整个福州港货物吞吐量27%,随着港口设施的完善,水运将会进一步发展。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十二五”期末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条件虽然得到较为明显改善,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罗源县交通运输依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全县路网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与周边邻市县的主要对外通道(二级以上公路)较少,仅为4个,与周边连江、晋安、闽侯以及宁德古田、蕉城等城市的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对内通道的中心城区与各大组团之间,港区与港区之间互相联系的部分干线公路街道化,混合交通严重,干线公路快速、长距离运输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2、在发展方式上,与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现代交通发展方式的要求,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罗源县旅游区集中地区和各景点公路尚未连成网络,不利于旅游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现状存在部分农村公路都是泥土路等无铺装路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伴随得交通量不断发展及超载车辆的运营,部份水泥路破损严重,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早期建设的行政村通达和自然村通畅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3 .“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3.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交通的发展目的是服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为经济发展中的客、货流提供网络化通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对交通的发展需求,就是研究罗源所处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州市以及罗源本身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罗源交通提出的发展要求。

  3.1.1    罗源县“十三五”发展目标

  罗源县要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发展和福建省获批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福州市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枢纽城市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融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大力实施“以港兴县、新区强县,港城联动、山海统筹”发展战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罗源。

  到2020年,临港经济、园区经济、绿色经济、城市经济等“四大经济”全面发展,生态港口工业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取得新突破,与福州各县区同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具雏形,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公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政治大局平稳和谐、社会安定稳定、公平公正,人民团结友爱、富裕安康,逐步形成风正顺、人和为兴的良好局面。

  1、经济总量与结构指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70.59亿元,年均增长5.4%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5万元,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7:66.9 :15.4;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以上;

  ——实现财政收入翻一番,2014年财政总收入19.23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13.58亿元,年均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500亿元,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较强的拉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6亿元,年均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4亿美元(可比口径),外贸自营出口总值达0.457亿美元,年均增长8.9%。

  2、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1.5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3、科技教育指标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5%;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

  4、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9‰;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4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5%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

  5、公共服务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高于95%;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38张,每千人拥有卫技数10.04人;

  ——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

  6、生态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2015年完成数(预计)

“十三五”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84.59

187.23

预期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年均10

年均10以上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586628

95000

预期性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年均5.0

年均3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年均24.8

年均20以上

预期性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7.4:68.2:14.4

18.7:66.1 :15.2

预期性

城镇化率(%)

40

55以上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

18.7

19.23

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3.13

13.58

预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

3.5

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

约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年累计500

五年累计600

导向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年均15

年均16

导向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

100以下

导向性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五年累计1.2

五年累计1.4

导向性

外贸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元)

0.42

0.457

导向性

森林覆盖率(%)

60

65以上

导向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0

42

导向性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8

99以上

预期性

城市污水处理率(%)

90

95以上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9

7

约束性

总人口(万人)

27.7

28.7

约束性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9.5

预期性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4.3

7.38

预期性

每千人口卫技数(人)

5.75

10.04

预期性

平均预期寿命(岁)

73

74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1.55

2.3以内

预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5

95以上

约束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0

约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0

95

约束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90

95以上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年均10.5

年均实增9以上

导向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年均10

年均实增8以上

导向性

城镇恩格尔系数(%)

35.75

36

预期性

农村恩格尔系数(%)

39.94

38

预期性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35

40以上

预期性

3.1.2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分析与预测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优先扶持政策,福建省经济发展将继续拥有优惠政策和国家扶持,福建省经济仍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方法采用增长速度法,即在充分分析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参照项目影响区(包括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各特征时期内可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而预测出影响区域在评价期内各特征年的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罗源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预测表详见表3-1。

  罗源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2006~2020年)      表3-2

项  目

“十一五”

(2006-2010)

“十二五”

(2011-2015)

“十三五”

(2016-2020)

人口增长率(‰)

4.11

7

7

期末总人口(万人)

26.5

27.7

28.9

GDP增长率(%)

14.6

13.2

13.5

期末GDP(亿元)

103.76

192

286

人均GDP(元)

5140

9500

13250

3.2          运输发展需求

  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承载体,交通运输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城镇生产、生活服务,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必然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各种需求,对其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2.1    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根据《罗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罗源县交通运输规划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以来全会精神,重点围绕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目标,着力构建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推进罗源县“以港兴县、新区强县、港城联动、山海统筹”发展战略当好先行。

  一、打造“ 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适应全县生产力布局、城镇规划和客货运输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等进出通道。大力推进福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滨海大通道罗源段全线贯通,计划建设滨海大通道罗源至连江界(罗源湾特大桥);全力配合福州外郊环线(罗源段)建设;加快建设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鉴江至宁德城澳公路、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五里大桥改造、纵一线104国道油车岭至可湖段改造、228国道迹头至马岐段拓宽改造、228国道碧里至可湖段路面改造、马松线白花至小获段拓宽改造及南北高速互通口改造工程等;力争2016年年底完成碧里牛澳、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等。抓紧规划建设起步片区,尽快打通起步岭隧道,为城区北扩做好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开发区松山片区(南片)“两路一桥一堤一区”建设,新建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加大凤山、松山、开发区等中心城区客运站点建设力度,抓紧完善境内国道、省道、县道配套设施和安全标志,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构筑和谐交通、绿色交通。

  二、加快港口建设

  完善港口规划和临港产业发展布局,支持濂澳作业区打造沿海、近洋运输兼顾海湾、台湾轮船停靠运输网络;将军帽作业区发展为以散货及化工泊位为主的大型临港工业港区;狮岐作业区以发展中小泊位为主,碧里作业区以通用泊位为主。加大狮岐、碧里、将军帽三个港区码头群的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完善将军帽、牛坑湾作业区陆域布局,并加紧扩建泊位区、危险品泊位区和散杂货泊位三个功能区;推进牛坑湾围垦工程建设、完善狮岐作业区德盛镍业项目专用泊位、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散货码头及配套设施、博澳码头、钢材物流码头、旅游码头等建设,加快碧里作业区1#、2#、6#、7#泊位建设,筹建濂澳20万吨油码头、和牛坑湾5-20万吨级散货、多用途及集装箱码头;稳妥推进罗源湾北岸渔排拆迁,完成5-10万吨级全天候航道疏浚,进一步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加快推进北屿濂澳渔港建设,尽快使之成为中心渔港。加强港区周边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有序保护港口资源。加快一类口岸开放报批,实现口岸联检单位入驻、提高口岸通关能力。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罗源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提升承载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具体方案如下:

  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规划用地357.1公顷,包括物流综合服务区98.6公顷、物流功能区165.8公顷及物流企业基地区92.7公顷,是物流服务为主,综合配套为辅的物流园区。

  滨海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5.5亩,投资4000万元。

  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占地230亩,总投资3亿元。

  3.2.2    罗源县经济发展对综合运输发展的需求分析

  福州新区的设立,为罗源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必将促进罗源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罗源县是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闽江口和环三都澳连接的关节点,有条件接受福州、平潭、三都澳经济多重辐射,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北岸三个港区纳入“大福州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为罗源县临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的温福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在加速推进中,为我县更主动地融入福州港经济体系,从接受辐射转向全面对接融合,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罗源自身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为今后港口经济和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新的可能。我县地处闽江出海口,是全国大宗散货和集装箱集散中心,可以利用与马尾港区的“毗邻优势”,迅速便捷地接受辐射和产业转移;又是福州港的深水港湾,能够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形成福州北翼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新兴工业集聚地。我县港口海岸优势突出,十分有利于发展临海型的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修造船业、电力能源、重型机械、钢铁工业、港口物流等产业,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发挥地处福州港深水港口区的独特优势,加快港口开发建设,理顺港口管理和运营体制,完善与港口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疏港铁路、公路和港口码头的优势,加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全国重要大宗散货和集装箱集散中心,形成连接闽东北、沟通周边地区商贸的集散中心和对台交往的重要通道。

  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罗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罗源县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的综合优势,在电子信息、机械、商贸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以跨国公司并购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已有一大批跨国公司来榕投资并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这对于罗源县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拓展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十分有利。三是中央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福州市的城市功能和性质,加上福州市连续1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已成为中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地区,为福州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提供了难得的一份契机,福州市域的扩大及城市化为罗源县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罗源县要把上述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十三五”交通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 4.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坚持“适度超前、稳中求进、进中提升、有效指导”的总基调,坚持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保持交通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全方位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发展,着力构建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经济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当好先行。  

  4.2方针和原则

  一、适度超前,进中提升

  “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成网、发挥规模效益的关键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能力的适度超前配置。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提升服务,促进交通运输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传统模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平衡并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二、服务为本,民生优先

  把保障和服务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更加关注县城区和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固树立保基本、促公平的底线思维方式,努力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质量、高水平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三、全面协调,重点突破

  在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框架下,加快补齐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短板,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全面协调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协调发展;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协调发展。力求率先在效果显著、引领性强的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走在全市前列。

  四、创新驱动、依法作为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着力消除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形成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强化法制部门建设,树立法治思维,依法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各项改革,推动行业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远近结合、 统筹谋划

  坚持远近结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应对当前的挑战。着力解决当前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约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针对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事关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要超前谋划。

  4.3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力充分、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信息先进适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应急保障有力、行业治理规范有序,初步形成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为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为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图4.1 罗源县国省干线规划实施方案

  (一)、公路:到“十三五”期末,罗源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18.171公里,公路网技术等级达到2.89,路网等级结构明显优化,公路网密度达到94.2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发展规模逐渐适应罗源县经济发展需求,供需矛盾逐步缓解,路网负荷逐渐趋于合理,交通拥挤状况得到改善,路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运输成本不断降低;路网技术等级不断提高,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路网运行车速不断提高,运输时间大大节省,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全县公路运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表4-1 罗源县“十三五”公路建设规划评价表

序号

评 价 指 标

指  标  值

1

路网技术等级JN

2.89

2

路网连通度DN

2.39

3

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94.20

4

通车总里程(公里)

1118.171

  (二)、港航建设:“十三五”期间,罗源县将加快港区建设,突出港城联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续建碧里牛澳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新建圣堂、鉴江道下和濂澳陶澳交通陆岛码头,扩容改造吉壁陆岛交通码头;续建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1#-2#、3#-4#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碧里作业区1#-2#泊位工程,开展狮岐作业区至淡水作业区航道建设工作,争取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公路场站枢纽(物流园区):罗源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提升承载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

  (四)、公共交通:

  ?     常规公交

  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拟新增9条公交线路;配备86辆公交车;续建滨海新城公交枢纽站,新增火车站公交枢纽站、起步公交枢纽站、港区公交枢纽站。

  ?     客运枢纽

  随着罗源湾港口和滨海新城的建设,机动化交通出行需求明显增强,居民出行空间距离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罗源县推动绿色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十三五”期间拟续建华威客运站,城关二级汽车站;新建滨海新城二级汽车站;改建凤西客运站。

  5.“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布局

  基于区域交通发展趋势及城区发展方向,提出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布局方案,以完善公路网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提升罗源县的区域交通地位。

  5.1规划思路与总体布局 5.1.1规划思路

  罗源县“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重点围绕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目标,着力构建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推进罗源县“以港兴县、新区强县、港城联动、山海统筹”发展战略当好先行。

  5.1.2总体布局

  罗源县根据区域经济布局设想和上级的大的交通规划,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快速运输通道,强化交通枢纽衔接,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形成以港口发展为龙头、水运与公路运输为骨干、铁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2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5.2.1对外衔接规划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规划重点在于协调提出沿海公路走廊及县乡村公路走廊通行能力提升解决方案,预留滨海大通道线位及与城区快速路网衔接方案。

  1、沿海公路交通走廊

  以沿海国道主干线沈海线、104国道共同构成的干线公路作为第一层路网,未来增加纵一线(罗源段)、纵二线(罗源段)、纵三线(罗源段)、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滨海大通道、快速外郊环线等。第一层次路网规划未来要达到二级以上水平,确保罗源县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

  规划建设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改建、纵一线104国道油车岭至可湖段改造、228国道迹头至马岐段拓宽改造、228国道碧里至可湖段路面改造、马松线白花至小获段拓宽改造及南北高速互通口改造工程等,同时规划新建纵三线罗源县中房(宁德界)至寿桥(连江界)段、福州外郊环线(罗源段)、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鉴江至宁德城澳公路、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碧里至鉴江公路、滨海大通道罗源至连江界(罗源湾特大桥)等。规划期末罗源与福州及其他县区方向的公路交通走廊将由沈海高速公路及复线、104国道、滨海大通道、外郊环线组成,可以分流沈海高速公路及104国道承担的中短途交通,降低主通道交通压力。

  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简述:

  (1)、纵三线罗源县中房(宁德界)至寿桥(连江界)段:全长36.8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总投资约8.5亿元;

  (2)、滨海大通道罗源至连江界(罗源湾特大桥):路段全长3.0公里,其中桥梁长1891米,总投资26亿元,罗源段投资17亿元;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推进福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滨海大通道罗源段全线贯通;

  (3)、福州外郊环线(罗源段):路线起于罗源县松山镇迹头村,经起步、西兰、飞竹、霍口、通往闽侯,全长51.9公里,总投资约42亿元;

  (4)、渡头至迹头段路面改造工程: 路段全长5.1公里,改造后路面宽23米,六车道沥青砼路面, 总投资约1.1亿元;

  (5)、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改建工程:路段长11.6公里,总投资约7.3亿元;

  (6)、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鉴江至宁德城澳公路:路段长3.98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

  (7)、滨海大通道G228国道碧里至鉴江公路:路段长14.9公里;总投资约6.5亿元;

  (8)、五里大桥改造工程:桥梁长223米,宽20米,工程总投资约2400万元。

  (9)纵一线104国道油车岭至可湖段改造:路段长9.0公里,总投资5.8亿元;

  (10)228国道迹头至马岐段拓宽改造:路段长8.0公里,总投资4.9亿元;

  (11)228国道碧里至可湖段路面改造:路段长9.5公里,总投资2.6亿元;

  (12)马松线白花至小获段拓宽改造:路段长2.5公里,总投资1.4亿元;

  (13)沈海高速公路水古互通改建:包括水古收费站改建、园林尽管绿化等,水古收费站扩建为10个车道(进5出5),同时新建办公楼(含接待室)约1800平方米,总投资为3450万元。

  (14)港头大桥改造:项目位于沈海高速曹屿互通收费站连接线上,拟采用5孔20米空心板桥,桥长115米,桥宽17米,总投资约1000万元。

  开展前期项目简述:

  (1)快速通道连江琯头至罗源城关(连江段由市统一规划,本次规划仅包含罗源段):项目途径台商投资区、滨海新城至罗源城关,里程约为9.2公里,规划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17米,总投资约8.6亿元。

  (2)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项目里程长20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

  (3)罗源鉴江至碧里海滨环线:项目里程长20公里,总投资约16亿元。

  2、县乡村公路走廊

  规划以县通乡和乡通乡的县域次干线公路为第二层次路网。该层次路网立足于县城内部,并与第一层次路网衔接,解决县城内县通乡、乡通乡之间的交通问题,是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根本。第二层次路网基本规划为三级公路水平,对县域重点发展路段或区域则相应规划较高等级。

  规划以乡通村和村通村的支线为第三层次路网。该层次路网在综合路网中起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出行需要。该层次路网(四级路)绝大部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三层次路网规划,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出发,一般为四级公路,并基本实现路面硬化。

  文本框: 图5-6  福州港集疏运通道示意“十三五”规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7.897公里,其中县道51.7公里,乡道60.196公里,村道96.001公里。规划改造危桥16座,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约600公里,大中修工程约1350处,完成生态示范路6条45公里,绿化工程90公里,建设养护基地3处。规划期末县城与所辖乡镇之间以及相邻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便捷交通,基本解决农村出行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5.3港口与内河运输发展规划 5.3.1内河航运规划

  适应福州港发展的需要,结合外海深水港区的建设,以提高集疏运通道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全面提升与福州港相贯通的内河航道层次,扩大内河运输能力。

  1、内河航道规划

  航道布局规划的原则首先是从总体上提升航道等级,同时等级的确定考虑与周边地区内河航道的对接,考虑不同层次航道间的匹配。

  规划期内,罗源县将加快港区建设,突出港城联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续建碧里牛澳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新建圣堂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道下陆岛交通码头和濂澳陆岛交通码头,扩容改造吉壁陆岛交通码头;续建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1#-2#、3#-4#泊位工程,新建罗源湾港区碧里作业区1#-2#泊位工程,开展狮岐作业区至淡水作业区航道建设工作,争取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起积极促进作用。

  5.4公共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5.4.1常规公交发展规划

  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公共交通的营运范围,网点分布和互相之间的衔接交叉,是其他规划设计内容的基础。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公交线网规划

  不同的城市布局形式,土地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会导致不同的交通需求量和不同的交通需求空间形态。因此,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应综合考虑,力求简单实用、方便可行,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紧密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括为:因地制宜、分层布设、先主后次、先细后粗。这种公交线网规划目标明确,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

  2.公交线路功能层次划分

  (1)、布局原则

  根据城市公交线路客流特征和公交出行服务水平调查,居民对公交线路有不同的要求,将常规公交线路划分为3个层次,具体界定为:

  公交主干线——连接各片区大型客源产生点和吸引点的公交路线,承担长距离、跨区域公交出行,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在主要客流方向上稳定吸引客流。

  公交次干线——主要服务于地区中心或提供相邻区域连接服务,承担中等距离公交出行,与公交主干线共同构成干线公交线网。

  公交支线——多采用小型公交车接驳,利用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填补公交服务空白区,提高公交覆盖率。

  罗源县城乡公交线路层次特征           表5-1

项目

公交主干线

公交次干线

公交支线

线路性质

片区间出行,公交客流主主流向

相邻组团间中等距离出行

填补线路空白、加密线网

线路形状

弯曲少,迂回少

允许适量的弯曲和迂回

允许弯曲和迂回

主要运行道路

主干道

主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支路

站距/m

≥500

300~500

300~500

平均运送速度(km/h)

≥25

15~25

﹤15

配车调度情况

配车数多、发车频率高

配车数多、发车频率较高

根据线路客流和车型确定

首末站

大中型公交枢纽站

一般无要求

无要求

  (2)、线路实施方案

  “十三五”期间拟新增9条公交线路:12路、13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见表5-2。

  规划新增线路汇总表                     表5-2

线路名

线路类型

起点

终点

途径道路

长度(km)

12

支线

火车站

火车站

岐鹤路→海景路→世纪金源大道→江滨南路→岐鹤路

8.1

13

支线

火车站

火车站

站前路→岐鹤路→江滨南路→松岐路→站前路

10

15

主干线

起步公交站

滨海新城公交总站

江滨南路→凤山东环路→护国路

9

16

主干线

凤山公交站

港区

G104→岐头大桥→江滨北路→G104

14

17

主干线

火车站

洪洋

岐鹤路→S201→G104→罗川中路→X141

12

18

支线

泥田公交站

北山

福源路→海川路→岐鹤路→岐鹤南路→松山西环路→选屿三路

11.7

19

次干线

凤西客运站

八井

G104→S201→岐鹤路→乡道

10.5

20

支线

起步公交站

起步公交站

起步大道→凤起路→护国路

6.5

21

支线

滨海新城公交总站

台商投资区公交站

世纪金源大道→海峡路→松岐路→松岐中路

7.2

  3、公交场站设置规划

  (1)、布局原则

  公共交通首末站作为公交线路的主要控制点和若干线路的可能交汇点,关系到乘客出行是否方便、公共客运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线路调整等重要方面,在整个公交线路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公共交通首末站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首末站的位置选择、首末站规模的确定以及首末站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

  中途停靠站应设置在公交线路沿路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而且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设置中途停靠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选在道路平面错位设置。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时,一般选在车辆较多的高级公路或城市主干道上。所设站点与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冲突的,应做相应调整。

  (2)、场站实施方案

  场站由公交枢纽站、首末站、中途停靠站3部分组成,“十三五”期间,场站建设拟投资2064万元。

  ●公交枢纽站:凤西公交枢纽站(原凤西客运站改建)、滨海新城公交枢纽站(新建)、火车站公交枢纽站、起步公交枢纽站、港区公交枢纽站。

  ●首末站:东方星城、民族中学、凤西客运站、迹头、白塔(九溪村)、火车站、护国村、福州三中、起步公交站、港区、洪洋乡政府、泥田公交站、北山、八井、台商投资区公交站。

  4、公交车辆配置

  规划新增公交车辆86辆,包括37辆小型公交、2辆中型公交、34辆标准车型公交、13辆新能源车辆,总投资1711万元。

  5.4.2客运枢纽发展规划

  随着罗源湾港口和滨海新城的建设,机动化交通出行需求明显增强,居民出行空间距离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罗源县推动绿色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十三五”期间拟续建华威客运站,城关二级汽车站;新建滨海新城二级汽车站;改建凤西客运站。具体方案为:

  ●华威客运站,占地面积22亩,二级客运站,预计客流量5000人/日,总投资47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预计2017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城关二级客运站,占地面积42.38亩,预计客流量8000人/日,预计投资9000万元,已投资1800万元;

  ●滨海新城汽车站,占地面积16.4亩,规划为二级客运站,总投资约2000万元。

  ●改建凤西客运站为公交总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预计客流量2500人/日,规划为五级客运站,预计投资3000万元。

  5.4.3智慧交通

  交通信息化是破解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罗源县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建设,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务实实效”的原则,以提高运行质量、保障安全应急、强化决策支持、服务百姓出行等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

  ——加强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对重点设施的运行状态实现动态监测。深化各业务领域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交通情况调查等系统,并加强联网管理和集成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信用信息跨区域、跨部门的交换和共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客运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建设覆盖罗源城乡的公共客运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完善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输枢纽、农村客运、农村公路等基础数据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公共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客货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

  ——建设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际、国内所有物流场站的信息网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信息网络物理链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与省市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交互,完善进出口商品物流大通关体系。加快建设罗源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推进全市场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

  5.4.4绿色交通

  交通运输是资源密集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构建绿色综合运输体系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一一优化综合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加快发展罗源城市公共交通等低能耗运输方式,倡导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

  一一鼓励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积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车等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对营运车辆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低标准及老旧车辆。鼓励使用天然气动力和电动车等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

  一一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强公路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利用回程运力,降低车辆空驶率。鼓励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积极发展甩挂运输。合理安排客运线路,完善道路客运信息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提高客车实载率。发挥公路枢纽场站在物流发展中的节点作用,引导运输企业向依托公路货运枢纽的物流园区集聚,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货物换装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注重绿色交通设计。结合罗源旅游规划,通过合理的交通设计打造景观道路,既考虑交通功能,也体现休闲、观光功能,实现交通功能和景观、休闲的协调统一。

  5.4.5平安交通

  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罗源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

  一一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强化运输管理机构的“三关一监督”职责和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把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关,加强交通运输工具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把运输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预防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一一加强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建立健全重点营运车辆的监测监控系统,重点跟踪“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和重点营运货车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建设多网联动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满足“监管到位、协调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响应迅速、 处置有效”的要求。

  一一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建设与业务系统相融合的交通统计信息系统,依托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完善交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实现统计数据从交通运输业务系统的有效获取。

  一一加强综合运输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确定的应急体系,统筹制定罗源县综合运输应急预案体系框架,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不同运输方式、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确保相关预案有效衔接。推进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覆盖罗源县交通运输全行业的信息通信应急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交通紧急突发事件预警、决策和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加强应急监测系统建设,加强交通抢险保通能力建设及紧急运力储备。

  5.5对外交通枢纽规划 5.5.1货运枢纽规划

  1、物流园区规划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

  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规划用地357.1公顷,包括物流综合服务区98.6公顷、物流功能区165.8公顷及物流企业基地区92.7公顷,是物流服务为主,综合配套为辅的物流园区。

  滨海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5.5亩,投资4000万元。

  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占地230亩,总投资3亿元。

  2、物流园区发展策略建议

  随着城区产业重心外移和对外交通设施功能的完善,除满足都市配送服务功能的物流枢纽在核心区空间适当预留用地外,其它依托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的物流园均调整到中心城区外围。

  6.“十三五”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任务 6.1基础设施建设 6.1.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1、高速公路

  “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新开项目2项51.9公里,总投资42.345亿元。续建罗源县港头大桥改造工程1项,总投资1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投资约600万元。“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为42.405亿元。

  2、国省道及地方重点公路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安排新开工建设项目7项73.90公里,总投资约需41.3亿元。“十二五”结转“十三五”建设完工项目4项30.703公里,“十三五”期间总投资约7.02亿元。

  3、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改造207.897公里,其中县道51.7公里,乡道60.196公里,村道96.001公里,总投资约2.665亿元。

  危桥改造:“十三五”期间计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6座危桥进行改造,总投资约2650万元。

  生命防护工程:为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确保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约600公里,总投资约9150万元。

  大中修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大中修工程约1350处,总投资约5520万元。

  生态示范路:“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生态示范路6条,里程共计45公里,总投资约1250万元。

  绿化工程:为改善公路沿线交通环境,“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绿化工程90公里,总投资约320万元。

  养护基地: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领导,“十三五”期间拟新建养护基地3处,总投资为1260万元。

  6.1.2港航建设

  陆岛交通码头:为改善和链接沿海岛屿陆岛的交通条件,使海岛居民出行更方便,货运更快捷,促进岛屿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续建陆岛交通码头2个(碧里牛澳、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1200万元;新建陆岛码头3个(圣堂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道下陆岛交通码头和濂澳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3950万元;扩容改造吉壁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500万元。“十三五”期间,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总投资为5650万元。

  6.1.3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

  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规划用地357.1公顷,包括物流综合服务区98.6公顷、物流功能区165.8公顷及物流企业基地区92.7公顷,是物流服务为主,综合配套为辅的物流园区。

  滨海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5.5亩,投资4000万元。

  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占地230亩,总投资3亿元。

  6.1.4公共交通

  6.1.4.1 常规公交

  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拟新增9条公交线路:12路、13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新增公交车辆86辆,包括37辆小型公交、2辆中型公交、34辆标准车型公交、13辆新能源车辆,总投资1711万元。新改建场站建设拟投资2064万元。

  公交线网平均密度达到3km/km2,全面实现公交智能化调度管理;

  缩短公交车辆发车间隔,城区公交干线高峰时不超过3min,平峰时,不超过5min,其他线路高峰时不超过5min,平峰时不超过10min,提高行车准点率。90%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6.1.4.2 客运枢纽

  随着罗源湾港口和滨海新城的建设,机动化交通出行需求明显增强,居民出行空间距离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罗源县推动绿色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十三五”期间拟续建华威客运站,城关二级汽车站;新建滨海新城二级汽车站;改建凤西客运站;总投资为1.87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约1.47亿元。

  ●华威客运站,占地面积22亩,二级客运站,预计客流量5000人/日,总投资47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预计2017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城关二级客运站,占地面积42.38亩,预计客流量8000人/日,预计投资9000万元,已投资1800万元;

  ●滨海新城汽车站,占地面积16.4亩,规划为二级客运站,总投资约2000万元。

  ●改建凤西客运站为公交总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预计客流量2500人/日,规划为五级客运站,预计投资3000万元。

  7.建设时序安排

  根据罗源县“十三五”交通建设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各乡镇在整个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度,结合罗源县近期建设的规划、安排,确定“十三五”期间罗源县公路建设时序。

  8

  7.1公路重点工程建设时序初步安排 7.1.1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时序表

  公路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为重点,具体重点建设时序安排见下表:

  7.1.1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时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起

始年限

一级

二级

三级

 

公里

公里

公里

合  计

71.9

133.918

   

国省道及重要干线建设项目

1

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公路改线工程

续建

 

11.6

 

2014

2

港头大桥改造

续建

 

0.115

 

2014

3

G228碧里至鉴江公路

续建

 

14.9

 

2015

4

G228鉴江至城澳公路

续建

 

3.98

 

2015

5

五里大桥改造工程

续建

 

0.223

 

2015

6

福州外郊环线(罗源段)

新建

51.9

   

2015

7

滨海大通道罗源至连江界(罗源湾特大桥)

新建

 

3

 

2017

8

沈海高速公路水古互通改建

改建

     

2016

9

纵一线104国道油车岭至可湖段改造

改建

 

9

 

2016

10

228国道碧里至可湖段路面改造

改建

 

9.5

 

2016

11

渡头至迹头段路面改造工程

改建

 

5.1

 

2016

12

228国道迹头至马岐段拓宽改造

改建

 

8

 

2017

13

马松线白花至小获段拓宽改造

改建

 

2.5

 

2017

14

纵三线罗源县中房(宁德界)至寿桥(连江界)

新建

 

36.8

 

2018

15

罗源湾疏港高速支线

新建

20

   

2021

16

快速通道连江琯头至罗源城关(罗源段)

新建

 

9.2

 

2021

17

罗源鉴江至碧里海滨环线

新建

 

20

 

2021

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

  8.1投资估算

  根据罗源县交通需求分析及预测的结果,要完成罗源县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上述目标与任务共需投资约100.92亿元(包含国省干线、农村交通基础设、客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投资),“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需完成投资20.1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42.405亿元,年平均投资8.481亿元;国省干线及地方重点项目总投资48.320亿元,年平均投资9.664亿元;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68亿元,年平均投资0.936亿元;客运枢纽总投资1.47亿元,年平均投资0.294亿元;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总投资3.48亿元,年平均投资0.696亿元;沿海港口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0.565亿元,年平均投资0.113亿元;现就“十三五”期间,罗源县交通建设规划的投资具体分项统计。

  表8-1  罗源县“十三五”交通投资估算表

项目

投资

高速公路

国省干  线及地方重点项目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客运枢纽

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陆岛交通码头

合计

总投资

42.41

48.32

4.68

1.47

3.48

0.57

100.92

年均投资

8.48

9.66

0.936

0.29

0.70

0.11

20.18

8.2

  建设项目 8.2.1公路建设项目

  1、高速公路

  “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新开项目2项51.9公里,总投资42.345亿元。续建罗源县港头大桥改造工程1项,总投资1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投资约600万元。“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为42.405亿元。

  2、国省道及地方重点公路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安排新开工建设项目7项73.90公里,总投资约需41.3亿元。“十二五”结转“十三五”建设完工项目4项30.703公里,“十三五”期间总投资约7.02亿元。

  3、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改造207.897公里,其中县道51.7公里,乡道60.196公里,村道96.001公里,总投资约2.665亿元。

  危桥改造:“十三五”期间计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6座危桥进行改造,总投资约2650万元。

  生命防护工程:为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确保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约600公里,总投资约9150万元。

  大中修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大中修工程约1350处,总投资约5520万元。

  生态示范路:“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生态示范路6条,里程共计45公里,总投资约1250万元。

  绿化工程:为改善公路沿线交通环境,“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绿化工程90公里,总投资约320万元。

  养护基地: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领导,“十三五”期间拟新建养护基地3处,总投资为1260万元。

  8.2.2港航建设

  陆岛交通码头:为改善和链接沿海岛屿陆岛的交通条件,使海岛居民出行更方便,货运更快捷,促进岛屿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续建陆岛交通码头2个(碧里牛澳、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1200万元;新建陆岛码头3个(圣堂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道下陆岛交通码头和濂澳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3950万元;扩容改造吉壁陆岛交通码头,投资约500万元。“十三五”期间,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总投资为5650万元。

  8.2.3客运枢纽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罗源县推动绿色经济,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十三五”期间拟续建华威客运站,城关二级汽车站;新建滨海新城二级汽车站;改建凤西客运站;总投资为1.87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约1.47亿元。

  8.2.4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十三五”期间罗源县继续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新建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和赤岭物流园区。

  牛坑湾作业区物流园区,规划用地357.1公顷,包括物流综合服务区98.6公顷、物流功能区165.8公顷及物流企业基地区92.7公顷,是物流服务为主,综合配套为辅的物流园区。

  滨海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5.5亩,投资4000万元。

  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占地230亩,总投资3亿元。

  8.3初步融资方案

  罗源县交通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省市补助、地方自筹和银行贷款等渠道。“十三五”期间,全县公路水运交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关键之一在于落实建设资金。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我县公路网建设,建立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公路是建设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方面积极争取扩大银行贷款,同时积极探索和灵活应用其他融资手段和方法,如转让经营权、合资合作、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如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材料采购、各项税费等方面以降低交通建设成本,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一方面可以采用代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BT、PPP、BOT、BOO等方式,实施罗源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9.政策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1 

  2 

  9.1政策保障措施

  1、落实科学发展,提升交通发展理念

  在“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新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交通发展理念,深化对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认识,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安全高效、优质多样、科技先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的重点要从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注重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支持保障和市场培育、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方式要从外延扩张型为主转向集约内涵式提升,着力减少交通发展的负外部性,更加合理使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建立健全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和规范管理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在作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体制。

  3.依靠科技,大力推进建设管理的技术进步。

  要结合各级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发展的技术政策,重视新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利用,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增加管理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4.加强法规建设

  根据国家颁布的各项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不懈地对公路沿线及港区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规意识,建立良好的建设、管理秩序。

  5.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多方协同,抓好落实

  各级政府要把公路水运交通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确定本地区分阶段、分年度的建设计划,明确奋斗目标,精心组织实施。推行目标责任制,奖优罚劣。

  9.2 实施建议

  1、加强交通规划,统筹发展。

  交通规划是政府配置交通资源的公共政策,科学的规划是确保罗源县交通建设持续推进的关键,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认真分析项目的定位、性质、功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发展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加强各运输方式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根据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统筹各运输方式的发展,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公路、水运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作用,避免各运输方式的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及不合理运输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效率降低;二是交通布局与产业布局相协调。根据产业布局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只有做到产业布局与交通布局相协调,才能防止不合理运输;三是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特别是与城市土地、资源相协调,做到可持续发展。

  2、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深化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步伐越来越大,交通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十二五”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在公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交通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化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

  3、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之一,对提高全县交通运输效率,改善运输组织,提高服务水平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交通有关部门要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经济引导和行政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政府的投入,建立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构建运输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引导运输企业集团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运输经营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利用电子数据传输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信息通讯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