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罗源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5-04-27 16:4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有力推动一季度经济社会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1.92亿元,同比增长7.3%,在全市十二县区排位第1,增幅较全市平均水平(6.0%)高1.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50亿元,增长4.3%,全市排位第8,增幅与全市平均水平(4.4%)第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3.22亿元,增长8.4%,全市排位第2,增幅与全市平均水平(6.8%)高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19亿元,增长5.2%,全市排位第9,增幅与全市平均水平(5.4%)低0.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77.4%和18.6%,分别拉动GDP增长0.3、5.6和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7:65.4:27.9。与上年快报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4.3%,较全市增幅(4.4%)低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完成产值2.6亿元,增长2.9%;林业完成产值0.26亿元,增长7.1%;牧业完成产值1.9亿元,增长2.8%;渔业完成产值7.4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1.0亿元,增长4.4%。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升 

  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全市排位第,较全省(8.4%)、全市(8.4%)分别高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8.3%,前三大主导产业:1-3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增长18.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不锈钢业产值增长8.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增长1.3%,分别拉动我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8、6.2和0.1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韧性增强 

  一季度,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0.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4%。1-2月,全县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16.7%。生活性服务业持续恢复,居民服务、修理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3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5.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4.2%。 

  四、固定投资稳步推进 

  1-3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较全省(5.1%)、全市(7.0%)分别高7.0和5.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7%。民间投资下降14.3%。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7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73.7%、60.7%。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34.3%,拉动固投增长16.1个百分点。 

  五、市场消费持续活跃 

  1-3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增长6.3%,较全省(5.4%)高0.9个百分点,较全市(6.4%)低0.1个百分点。限上社零增长13.5%,其中城镇增长15.6%,乡村增长5.7%;餐饮收入增长9.7%,商品零售增长14.5%。 

  六、外贸呈现下行压力 

  1-3月,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5.3亿元,增长-68.7%。其中,出口总额完成4.0亿元,增长-61.1%;进口总额完成1.3亿元,增长-80.7%。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1-3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元,增长5.4%,全市排位第7,较全市增幅(5.3%)高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2元,增长4.9%,全市排位第6,与全市增幅(4.9%)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23元,增长5.7%,全市排位第8,较全市增幅(6.0%)低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5,比去年同期缩小0.01。 

  八、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1-3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亿元,增长3.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亿元,增长5.5%。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0.94亿元,增长11.6%;贷款余额308.77亿元,增长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