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罗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2-11-23 09: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11年罗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罗源县统计局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新契机、新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一、综   合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65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8.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69.2%和1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分项目看,食品上涨11%、烟酒及用品上涨3.1%、居住上涨4.6%、衣着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7%、医疗保健和人用品上涨3.9%、交通和通讯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8%。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1.3%;林业产值0.8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2.35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23.5亿元,增长4.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82万吨,增长5.5%,其中淡水养殖1.46万吨,海洋捕捞1.37万吨,海水养殖8.98万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全面推进。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万千瓦;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年未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年产值5.04亿元,其中省级农业标准化1家,市级农业标准化19家。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5228吨

-23.9

油料

105吨

1.9

茶叶

5560吨

8.7

水果

8484吨

5.3

蔬菜

76524吨

3.2

食用菌

57620吨

10.3

     

     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7728吨

5.7

 其中:猪肉

5458吨

6.6

牛奶产量      

375吨

6.2

禽蛋产量

1982吨

4.2

猪年末存栏数

72764头

6.4

羊年末存栏数

29274头

2.3

牛年末存栏数

4973头

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48.53亿元,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89.39亿元,增长25%,占全县GDP比重66.1%,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27.53亿元,增长28.4%;企业整体规模显著提升,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123家,其中产值超过亿元企业达13家,企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石材业进一步整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77亿元,增长40.4%,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5.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26.84亿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全县9家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9亿元,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面积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成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5亿元,增长4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85.42亿元。城镇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66.27亿元,增长3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0.44亿元,下降3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36.67亿元,下降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29.16亿元,增长193.8%。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9.16亿元,增长47.1%。全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43.57万平方米,增长35.1%,其中新开工面积18万平方米,增长287.8%,商品房销售面积6.28万平方米,增长211.3%,商品房销售积额2.59亿元,增长231.5%。全县完成“五大战役”项目65个,共完成投88.4亿元,其中完成省市重点项目20个,共完成投资56.4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91.1%,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8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8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8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7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5%。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有序推进,金源瑞都超市、百乐建材市场等相继开业;“家电下乡”广受欢迎,销售额达1.1亿元,比增123%;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3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明显回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8531万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6091万美元,增长4.1%;进口 22440万美元,增长2.0%。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2583万美元,增长22.8%,内资企业出口3508万美,下降6.5%。

  全年新批(增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个,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5621万美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2525万美元,增长6.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完成通车总里程728.5公里,其中按公里等级分:高速公路19.7公里,二级公路46.8公里,三级公路79.6公里,四级公路582.4公里。完成深水航道一期疏浚工程。碧里至将军帽疏港公路、碧里油杭至濂澳公路建设和104国道水古至上楼段公路改建等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01万吨,增长14.1%。全年交通运输完成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6.3%。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674万元,增长1.1%;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033万元,比增长26.7%;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收入10900万元,增长9 %。

游游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坚持文化特色、产业联动,充分挖掘多元化旅游资源,全年共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300万元。

八、财税、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142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104万元,同口径增长47.7%。

金融运存货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2541万元,增长3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5502万元,增长2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3066万元,增长17.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新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9幢中小学校舍,28所中小学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省级验收;职业中学被确认为全省首批“标准化职教中心”,并启动建设110亩校外实训基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率达68.2%,其中罗一中本科上线率达96.7%。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均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64所,学生25461人。小学48所,学生12018人。中学16所(含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中12所、职业中学1所),学生13443人(含高中生4222人,初中生6767人,职中学生2454人)。全县共有幼儿园(班)24所,其中私立22所,学生5661人。全县中小学教师2571人,专任教师220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24人,中学专任教师1079人。学历达标率为99.3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率占77.05%,超过省定50%以上指标。

    医疗卫生改革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74所村级卫生所完成改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评审。2011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 6个,全县拥有病床数688张,卫生技术人员856人,其中医生317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整体提高。完成县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和多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得到落实。

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改造提升城区2个电影院,下乡放映电影2300多场;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继续向乡村延伸,新一轮广播“村村响”工程基本完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县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县第五届运动会,“铃卜情”、“畲山猎”2个项目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奖。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55912人,全县总户数76288户。全市常住人口20.8人,全年出生人口3279人,其中男1747人,女1532人,出生性别比为114:100;死亡人口19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226元,增长29.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17元,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88元,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243元,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对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落势群体实施医疗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报销医疗费4250万元。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展开。做好退养渔民、被征地农民和畜禽养殖户转产转业工作;建成经济适用房68套和廉租房220套,完成可湖、坂沙搬迁安置房主体工程,妥善解决困难家庭和项目涉迁群众住房问题。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再就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坚持积极就业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70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6911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

城乡建设加速推进。滨海城建设全面铺开,实现投资28亿元,完成项目控制性详规编制、5800多亩鱼虾塘征收、内滩水库退养、南堤景观带3.5公里加固拓宽、2000多亩用地填方、一期土地挂牌出让等工作。继续推进东方星城二期、蓝湾明珠、盛世名城等住宅小区建设,完成筑家双星东侧道路建设和溪尾路改造,新增2条公交线路;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2万吨,继续实施“两溪一河”及城区部分下水道清淤改造和南溪南岸截污工程;基本完成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技改;建成北江滨公园,续建莲花山、凤山公园;城区管理进一步加强,违章建设得到治理,城市更加绿化、亮化、美化。新农村“双百工程”深入实施,抓好上长治、北山、福湖等一批综合示范精品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完成199户900人造福搬迁。农村路网日趋完善,建成通村水泥路27公里。实施中房、霍口2个乡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改建起步防洪堤6.8公里。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县石板材综合整治取得实效。调整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布局,石材加工集中区由原来的15个整合削减为8个。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亿鑫钢铁、德盛镍业、三金钢铁脱硫设施,三金钢铁散货料场喷淋系统和碧里作业区码头含矿污水处理、料场喷淋、净车出港等一批环保设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畜禽养殖整治不断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改善;凤山、飞竹2个乡镇和全县69个行政村分别通过省级生态乡镇、市级以上生态村验收。

注 1、本公报数字为统计快报数;

   2、户籍人口数由县公安局提供;

   3、本公报罗源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