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源县大众茶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的政策解读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1-09-09 09:1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政策文件:

  一、出台背景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整治“天价茶”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大众化茶馆项目为抓手,改善提升我县消费模式,以点带面促进大众消费。打造让老百姓真正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的茶品牌和茶馆消费场景。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大众茶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21〕27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出台目的

  通过明确大众茶馆的定义和标准,坚持协调融合、规划统领、特色鲜明、惠民助企等基本原则,以限场地租金、限茶消费标准方式市场化运作,强化各部门职责及政策支持,于今年9月底前打造3个以上大众茶馆项目开门营业,成为推广我县本土茶叶品牌的重要窗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有品质、大众化的休闲旅游消费服务。

  三、主要内容

  《罗源县大众茶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由重要意义、定义标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6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重要意义:推进大众茶馆项目建设是弘扬推广罗源地方茶文化,打造大众化消费场景和促进农、商、文、旅业态相互交融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完善茶叶等农产品供给、释放大众化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对推动我县茶产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促进我县服务业水平提升、改善城市生活服务品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是定义标准:

      1.大众茶馆的定义。以推广罗源七境茶等地方茶文化为主要载体,开设让普通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喝得舒心的具有品茶论艺、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的大众消费场所,营造最放松的环境和最多的人间烟火气。

  2.大众茶馆的标准。

  (1)大众茶馆的功能:①品茶论艺功能;②兼售轻食简餐功能;③文化娱乐等功能。

  (2)设置地点:①原则上设置在公园、江(河、湖)边、历史文化街区等大众消费场所;②在大众茶馆周边道路设置广告牌等醒目标识,设置LED灯箱作为夜间指引标志,应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

  (3)茶馆规模:各个试点项目规模原则上要求营业面积(含外摆)不少于300平米,可接纳人数不少于150人。

  (4)配套设施:①公共洗手间设施;②食品安全设施;③安全应急设备。

  (5)经营管理规范:①守法经营;②卫生管理;③安全管理

  第三部分是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融合。大众茶馆项目建设工作应与周边生态环境、景观协调融合,并妥善处理好与文物保护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关系。

  2.坚持规划统领。大众茶馆项目建设工作要与城市建设、旅游、文物、生态环境、商业网点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3.坚持特色鲜明。大众茶馆项目项目要加大地方文化内涵挖掘力度,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坚持因地制宜,严格项目准入,促进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4.坚持惠民助企。大众茶馆项目项目要注重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鼓励行业协会、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带动本土茶叶品牌价值提升。

  第四部分是总体目标:

  2021年9月底前,打造3个以上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大众茶馆项目。

  第五部分是实施步骤:

  1.清单梳理:全面梳理优质的公园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的招商资源,形成资源清单。

  2.项目选址:提出项目初步选址意向,明确试点规模及经营模式。

  3.强化招商:根据项目选址现状分为两类招商运营模式。一是新建类:以“双限”方式(即限场地租金、限茶消费标准)提出市场化运作方案。二是改造类:引入现有民间茶馆提升改造为大众茶馆。

  4.审批支持:市场监管、文旅部门分别对经营许可、演出审批事项给予指导并支持办理,简化程序,加快审批进度。

  5.规范服务:研究制定我县大众茶馆经营服务规范,对我县大众茶馆产品价格、质量等进行指导和监管。

  第六部分是保障措施:

  完善机制:建立大众茶馆项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工信局牵头,各有关县直部门、乡镇政府共同参与。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属地政府牵头推进项目建设,定期通报情况,提请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加快落实、取得实效。

  2.政策支持县工信局召集联席会议提出方案,年底对各个大众茶馆项目项目进行评比,按照不同招商运营模式,实行分档奖励;由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参照福州市评比奖励机制和各县(区)经验做法,联合出台评比奖励细则。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试点项目公园内无法办理产权的经营场所在营业证照办理上给予支持;城管部门对特定时段的‘外摆位’经营、车辆(非机动车)停放实行包容审慎性监管措施等。

  3.落实责任强化部门职责,落实属地责任,形成推动大众茶馆项目工作的强大合力。根据建设任务和单位职能,明确有关单位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