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FZ11410-1100-2024-00003 | 文号 | 罗飞政〔2024〕32号 |
发布机构 | 飞竹镇 | 生成日期 | 2024-05-16 |
标题 | 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预案的通知 | 有效性 | 有效 |
内容概述 |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闽政办〔2017〕62号)的要求及省市县关于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的部署。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联动性,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镇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
索 引 号 | FZ11410-1100-2024-00003 | ||
文号 | 罗飞政〔2024〕32号 | ||
发布机构 | 飞竹镇 | ||
生成日期 | 2024-05-16 | ||
有效性 | 有效 | ||
标题 | 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预案的通知 | ||
内容概述 |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闽政办〔2017〕62号)的要求及省市县关于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的部署。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联动性,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镇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
各村、镇直有关单位: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闽政办〔2017〕62号)的要求及省市县关于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的部署。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联动性,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镇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
(一)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汛期为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15日,汛期强降雨期间或者之后是危险时段。根据调查我镇地质灾害重点村为斌溪、仓前、飞竹、官路下、蛤蟆石、马洋、上地、陶洋、梧桐、洋柄等村,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居民50人以上的地灾点)为飞竹中心小学屋后崩塌。
(二)地质灾害转移对象
1. 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
2. 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
3. 已查明的地质灾害点和高陡边坡隐患点的群众。
4. 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地带的群众。
(三)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镇现定地灾点及高陡边坡涉及的行政村14个,共70户,存在山体滑坡和崩塌隐患,分别是蛤蟆石村2户、上地村3户、飞竹村3户、仓前村7户、陶洋村16户、马洋村5户、斌溪村9户、外坂村3户、梧桐村5户、洋柄村2户、丰余村6户、安后村4户、潘洋村4户、官路下村1户。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镇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指挥部,由镇长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党政办、水利、农技、财政、卫生、民政、林业、国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飞竹国土资源所。
1. 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指挥部职责:负责对本辖区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协调、指挥,根据灾害等级,紧急调集抢险队伍、交通工具和生活物资等,必要时,可以在地灾群众转移路线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2. 党政办:当灾害发生时,负责做好应急救灾抢险的车辆、人员组织调配,保证抢险用车、用油和通讯等后勤保障供应。
3. 飞竹国土资源所:建立健全村级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灾情和险情速报制度;对灾害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汇集,及时向镇地灾指挥部汇报预测,判断地灾点发展趋势。
4. 飞竹派出所:负责组织调动公安干警,协助做好受灾威胁的群众疏散,情况危及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做好地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突发性地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5. 民政办:负责灾民的紧急安置和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掌握灾民转移安置动态,做好避让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发放,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群众避让安置情况。
6. 村建站:做好辖区内地灾点和险情地区的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
7. 公路站:组织力量失修因灾损坏的辖区公路交通设施,保障本镇通村公路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配合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质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8. 水利站:组织和督促村开展水库周边、库坝、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巡查、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镇地灾指挥部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组织灾区村委会加强对供水设施的防护和巡查,保障灾区供水。
9. 飞竹卫生院: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区的疾病预防,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组织医疗队伍赶赴灾区投入医疗和防疫工作;及时向镇地灾指挥部报告医疗求助和防疫情况。
10. 供电所:组织力量对灾区电力设施进行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卫生院,重点工作、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地灾指挥部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1. 各地质灾害点范围内的村民是地质灾害义务观测员,如有地质灾害变化情况,应及时上报村委会,然后逐级上报。如遇重大险情,可直接向县、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办公室上报。当地灾发生时,应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如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质、设施时,应服从统一安排。
12.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镇、村干部、党员即组成应急队伍,具体负责维护本辖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好抢险救灾,伤员临时安排,财产转移和看护,协助清理受灾现场等工作。
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Ⅱ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预警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V级,预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其中Ⅲ—V级向社会发布。对Ⅰ—Ⅱ不予发布。
(一)Ⅲ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黄色预警)
表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镇有关部门、各村(居)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作;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乡(镇)、村居防灾责任人根据雨情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进行巡查、监测和防范,根据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
(二)Ⅳ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橙色预警)
表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镇人民政府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镇、村防灾负责人组织危险性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所有群众转移,易发区域受威胁人员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和易发区域加密巡查。
(三)V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红色预警)
表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很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镇人民政府及时启动《村(居)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乡(镇)、村(居)防灾负责人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所有群众转移,组织对山边河边、沟谷沟口、工矿厂区等易发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
台风暴雨和强降雨期间,乡(镇)、村(居)要积极做好转移避让群众的安置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已转移群众擅自回迁;台风和强降雨过后,要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并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更新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库。
各村(居)应对选定的避险场所和避险路线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避险场所和避险路线安全。
四、值班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
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在汛期期间,各村要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台风暴雨时,应按镇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实行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当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要加强值班。
2. 村委会和飞竹国土资源所接到地灾灾情和险情报告后,要立即摸清情况,并迅速向镇人民政府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地灾情况或险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受威胁人员与财产等。对已发生的地灾还要报告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五、认真防范,快速应急
1. 各村对突发险情要以最快速度报告有关部门和镇政府,简要告知地点、险情,时刻记住联系及汇报电话,镇政府值班室:26951011(昼夜)。
2. 镇政府接到地灾报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布置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镇各应急分队队员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迅速集结到受灾地,听从到场镇领导指挥,任何人员都要以国家、集体、人民利益为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否则将参照有关人事纪律予以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将追究党政纪处分直到刑事处分。
3. 各应急分队到达现场后,要听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转移受灾群众,保护人民财产,协助疏散人群,遵循“先人后物”的原则,参与救灾救护,不得盲目行动或不听从指挥,否则将予以严重处理。
4. 根据不同险情,做到安全转移和有条不紊。对汛期低洼地带、山体滑坡险情等级,当出现紧急状态时,由镇地灾指挥部发布险情信息,各村利用广播迅速通知到户,及时把群众移到安全地带,对个别不愿转移的群众,必要时可强行避灾疏散。
六、灾情善后处理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镇应立即成立事故处理紧急协助小组,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有关领导,同时根据镇领导部署,及时组织灾区卫生防疫、发放临时安置人员的粮食、衣物,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组织群众投入灾后自救工作,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七、保障措施
1. 汛前检查。按照各村地质灾害点,对辖区进行全面摸查、排查,对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由洪水引发山体滑坡和水库山塘等水利设施冲毁等隐患,要落实好责任和定好整改措施。
2. 宣传教育及演练。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组织村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并开展实战演练。
3. 遵守纪律。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即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各部门要遵守各项纪律,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 飞竹镇防御地质灾害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2. 飞竹镇高陡边坡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飞竹镇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6日
附件1
飞竹镇防御地质灾害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序 号 |
村 别 |
地 灾 户 |
户数 |
人 口 |
诱发原因 |
灾害类型 |
预案处理 (转移地点) |
村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 注 |
1 |
蛤蟆石村 |
兰国福 |
1户 |
1 |
暴雨 |
泥石流 |
村部 |
兰顺华 |
13950387369 |
常住0人 |
2 |
上地村 |
邓灿仕等 |
2户 |
7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邓招强 |
15305011379 |
外出 |
3 |
梧桐村 |
徐慎凤 |
1户 |
3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黄臣金 |
13774528669 |
已整改 |
4 |
官路下村 |
雷孝锦 |
1户 |
2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陈 凤 |
18559785790 |
常住2人 |
5 |
仓前村 |
黄东海等 |
1户 |
3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黄乃樵 |
18960818206 |
外出 |
6 |
陶洋龙山 |
施绍华等 |
2户 |
8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朱敏 |
13960966453 |
常住0人 |
7 |
陶洋村 |
江德伙等 |
11户 |
47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朱敏 |
13960966453 |
常住0人 |
8 |
马洋村 |
黄月翠 (王开渠) |
1户 |
1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李兴发 |
13850183901 |
常住1人 |
9 |
马洋村 |
王开和 |
2户 |
9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李兴发 |
13850183901 |
常住1人 |
10 |
飞竹村 |
中心小学 |
1户 |
121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叶玉壘 |
15880019483 |
|
飞竹镇防御地质灾害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序 号 |
村 别 |
地 灾 户 |
户数 |
人 口 |
诱发原因 |
灾害类型 |
预案处理 (转移地点) |
村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 注 |
11 |
飞竹村 |
林富春 |
1户 |
5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叶玉壘 |
15880019483 |
常住5人 |
12 |
斌溪六坵 |
余善明等 |
2户 |
11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余根钦 |
13509867619 |
常住0人 |
13 |
斌溪村 |
余初建 (余福兴) |
4户 |
10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余根钦 |
13509867619 |
常住0人 |
14 |
洋柄村 |
李木谛 |
1户 |
2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李恒郁 |
13696837068 |
常住1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31户 |
230 |
|
|
|
|
|
实际转移10人 |
附件2
飞竹镇高陡边坡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序 号 |
村 别 |
地 灾 户 |
人 口 |
诱发原因 |
灾害类型 |
预案处理 (转移地点) |
村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 注 |
1 |
洋柄村 |
王开灼 |
3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李恒郁 |
13696837068 |
常住1人 |
2 |
梧桐村 |
徐盛雄 |
2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黄臣金 |
13774528669 |
已整改 |
3 |
梧桐村 |
徐慎光 |
2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黄臣金 |
13774528669 |
已整改 |
4 |
梧桐村 |
黄瑞棟 |
6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黄臣金 |
13774528669 |
常住2人 |
5 |
梧桐村 |
黄忠銮 |
5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黄臣金 |
13774528669 |
已整改 |
6 |
外坂村 |
陈仁弟 |
3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姚家惠 |
15980658858 |
常住0人, 已拆除新建 |
7 |
外坂村 |
姚国杰 |
4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姚家惠 |
15980658858 |
已整改 |
8 |
外坂村 |
陈斯炳 |
5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姚家惠 |
15980658858 |
常住0人 |
9 |
陶洋村 |
朱祥春 |
6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朱敏 |
13960966453 |
外出 |
10 |
陶洋村 |
朱光寿 |
8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朱敏 |
13960966453 |
外出 |
11 |
陶洋村 |
李雪明 |
5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朱敏 |
13960966453 |
常住1人 |
12 |
蛤蟆石 |
兰秀元 |
6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兰顺华 |
13950387369 |
常住0人 |
飞竹镇高陡边坡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序 号 |
村 别 |
地 灾 户 |
人 口 |
诱发原因 |
灾害类型 |
预案处理 (转移地点) |
村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 注 |
13 |
上地村 |
邓灿錦 |
6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邓招强 |
13950456616 |
外出 |
14 |
潘洋村 |
林松弟 |
4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林智慧 |
13959187398 |
常住2人 |
15 |
潘洋村 |
陈芳弟 |
4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林智慧 |
13959187398 |
外出 |
16 |
潘洋村 |
李茂盛 |
9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林智慧 |
13959187398 |
常住2人 |
17 |
潘洋村 |
林普红 |
4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林智慧 |
13959187398 |
外出 |
18 |
马洋村 |
钟则海 |
3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李兴发 |
13850183901 |
外出 |
19 |
马洋村 |
王学根 |
3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李兴发 |
13850183901 |
常住1人 |
20 |
丰余村 |
叶金弟 |
7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外出 |
21 |
丰余村 |
叶章希 |
3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常住2人 |
22 |
丰余村 |
叶宜钦 |
4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外出 |
23 |
丰余村 |
叶忠清 |
8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常住0人 |
24 |
丰余村 |
谢学水 |
10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常住1人 |
飞竹镇高陡边坡人员应急转移一览表
序 号 |
村 别 |
地 灾 户 |
人 口 |
诱发原因 |
灾害类型 |
预案处理 (转移地点) |
村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备 注 |
25 |
丰余村 |
叶书新 |
4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叶自由 |
15005963332 |
外出 |
26 |
飞竹村 |
姚金土 |
7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叶玉壘 |
15880019483 |
外出 |
27 |
仓前村 |
谢忠智 |
5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黄乃樵 |
18960818206 |
常住2人 |
28 |
仓前村 |
黄克榆(黄乃钦) |
4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黄乃樵 |
18960818206 |
常住0人, |
29 |
仓前村 (守善) |
阮为清等 |
16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阮有船 |
18150807998 |
外出 |
30 |
斌溪村 |
余善容 |
4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余根钦 |
13509867619 |
常住1人 |
31 |
斌溪村 |
黄赛维 |
5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余根钦 |
13509867619 |
常住1人 |
32 |
斌溪村 |
余善坤 |
4 |
暴雨 |
滑坡 |
村部 |
余根钦 |
13509867619 |
外出 |
33 |
安后村 |
林显松 |
9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高明禄 |
13860660485 |
常住2人 |
34 |
安后村 |
吴家嫩 |
7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高明禄 |
13860660485 |
常住1人 |
35 |
安后村 |
林德庚 |
5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高明禄 |
13860660485 |
常住2人 |
36 |
安后村 |
林显华 |
6 |
暴雨 |
崩塌 |
村部 |
高明禄 |
13860660485 |
常住2人 |
合计 |
|
196 |
|
|
|
|
|
实际转移23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