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镇:蹚出一条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发展“新路”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1-05-10 09:5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起步镇位于罗源县城郊,幅员面积71.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其中畲族行政村6个,总人口3.2万人,20197月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罗源县食用菌栽培主产区,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起步镇立足实际,示范引领菇农改变20年来的传统食用菌栽培方式,倾力研发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推广新模式,探寻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振兴路径,蹚出一条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发展“新路”。

  一、加强规划,勾勒“新路”蓝图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起步镇组团目标任务,坚持大规划引领大格局,致力打造食用菌发展“两区一中心”。一是“种植核心区”:以起步镇上、下长治村为核心,拓展起步、沈厝、党林等3个行政村种植规模,改造提升3家市级食用菌龙头企业,形成650亩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连片种植基地。二是“三产融合区”:在沈海高速起步出口东侧地块建设食用菌文旅园和“三产融合”项目,分别占地37.87亩、67.37亩,建成后将成为罗源县农产品对外销售重要平台;三是“研发中心”:成立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和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入驻专家30名,并与福建农林大学胡开辉专家团队、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团队2家科研机构分别签订“特色食用菌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秀珍菇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合作协议,持续研发产业升级转型关键技术,推进创新驱动科技化,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完善设施,夯实“新路”根基。

  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园区综合环境,提高产业园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一是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实施溪子溪和罗星南、北渠防洪等5个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扩大行洪断面,保障园区汛期生产安全,解决汛期暴雨引发的溪水滞流等险情这一痛点,保驾护航食用菌产业发展。二是绿化美化园区环境。投入200万元,实施园区沿线绿化补植,抓好食用菌文化品牌宣传,有效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三是开发生态农业观光。以一产为基础,建设溪子桥和观光步道,架接起步镇乡村振兴培训学校、食用菌研发中心与龙头企业,打造并向游人展示集科普、生产、观赏、体验、采摘、娱乐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菇农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三、延链补链,迸发“新路”活力。

  围绕产业发展难点、弱点、堵点,利用专项债券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着力将一朵小“菌菇”培育成为助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一是降低菌包感染率。投资1000万元建设主导品种秀珍菇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项目,引进新技术攻克菌包感染难题,缩短菌种走菌时间50%,日产菌包2万袋,感染率从原来的10%降到1%,实现季节性生产向周年性生产的转变,亩产值由25万元增至75万元。二是引进珍稀品种。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栽培示范推广基地,改变品种单一、产量下滑、销售价格低的现状,丰富菌菇种类,提高产业效益,相比秀珍菇种植亩产值翻两番。三是补齐产业短板。投资建设集线上线下交易、种植、体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项目,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全产业链,解决产、加、销衔接不畅问题,现已完成征地227.1亩。

  四、富民增收,彰显“新路”价值。

  起步镇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聚焦食用菌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发展政策优势,创新和推行食用菌发展模式,通过抓基地、抓科技、抓龙头、抓品牌等多措并举,使“一朵菇”在时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彰显富民增收的“新路”价值。目前已辐射带动1500多户参与种植,种植规模预计近1亿袋,全产业链年产值7亿元,有效吸收当地及周边4000多个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8500多万元,“一朵菇”已成为起步镇的特色名片。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起步镇用新科技示范食用菌传统产业,用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并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大胆探索新模式,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提升,从“浅”到“深”的变革,从“一产”到“三产”的推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和农业效益的大幅提升,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为罗源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