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西兰乡:美丽乡村展新颜,多元发展促振兴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2-11-25 17: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近年来,罗源县西兰乡坚持党建引领,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服务为重点,将乡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重点工程,以“一处美”引领“处处美”,一幅“醉”美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串点成线扮靓“美丽乡村”

西兰乡引进研学中心营地,整合提升七境茶、许洋、洋坪、寿桥、磹石等研学点和村庄建设,串点成线,多元发展,形成“到蒋山村赏杜鹃花、到西兰村品七境茶、到洋坪村看古民居、到许洋村游畲族特色村寨、到寿桥村看桃花林、到磹石村登步道体验红色文化”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路线。

一是畅通交通“主动脉”。积极配合推进总投资6.5亿的s207省道西兰隧道尽快动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推动岭尾店至上洋公路改扩建,力促西兰乡交通面貌得到历史性改观,打通道路交通“主动脉”,注入乡村振兴“强心剂”。同时坚持规划同步、路网相联、标识配套、路景一体、站场对接,在全乡道路主干道种植4000棵银杏树,打造十里银杏长廊,设立路边旅游标识牌,景通路、路成景,大力提升乡村“颜值”。

二是当好服务“主力军”。深化“设施服务+产业优化”模式,新建、改扩建蒋山、磹石、寿桥等旅游厕所,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磹石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因地制宜提升“美丽经济”

近年来,西兰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聚焦农旅融合,让村民走上了“吃旅游饭”的致富路。西兰乡聚力打好乡村生态旅游“特色牌”,引导旅游消费人群走向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许洋、洋坪、寿桥、磹石等独具特色的村,成为了各单位开展各类活动的最佳场所,也是“网红打卡胜地”,开展党日活动、宣传活动、露营、赏花、野餐、拍照、踏青的机关职工和游客络绎不绝。

一是宣传营造有广度 ,鼓浓氛围。坚持以西兰农旅整体形象为总揽,抢抓市场机遇,创新宣传理念,完善营销机制,做到“全区域农旅融合整体营销、全媒体覆盖联动营销、全方位布局联合营销、全过程管理精细营销”,开辟农旅融合市场新天地。鼓励福建新闻台、罗源新闻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拍摄了《醉美西兰》、《秀美洋坪,古韵新生》等宣传片,推出了《七境》宣传主题曲,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西兰知名度。

二是特色活动有力度,带旺人气。先后开展了“中国·福州(罗源)首届稻渔丰收节”“红色行动点靓乡村”“歌声化力量,齐心助振兴”等特色活动,全面带旺人气,助推经济发展。许洋村通过举办“三月三”畲族旅游文化节、荷花观赏节、情满畲乡粽子节等旅游文化项目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畲族的文化魅力,有效扩大畲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弘扬红色文化 唱响乡村振兴”乡村酒吧假日音乐会特色活动,与福建省音乐人创作人协会签订“阳光1+1”牵手共建协议,承办罗源县第14期乡村振兴培训班,共接待学生、事业机关人员和游客20000余名。

三是文化挖掘有深度,推动发展。以文脉复兴带动乡村振兴,提升磹石村红色文化、洋坪村国学文化和许洋村畲族文化三大基地品味,扩大研学体验成果,同时对接滨海新城海洋世界客源,培育壮大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

三、绿色崛起激活“美丽产业”

西兰乡用好用活绿水青山,因地制宜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做大做强茶叶、稻田养鱼、生姜、毛竹等产业,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链。

一是做大做强七境茶产业。西兰乡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带动,引进七境石碧山庄项目,种植培育“七境茶”,建设茶文化体验区、茶研所、民宿等配套设施,以绿色茶产业带动周边134名农民就业。

二是培育绿色竹林资源。西兰乡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通过竹林的统一流转经营,以村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群众按照竹林面积以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获得分红,同时引进亿森竹业公司,有效提高村财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紧紧抓住罗源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坐落在我乡的有利契机, 推出研学线路,同时结合沿线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联动发展。着力磹石村、洋坪村、许洋村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充分发挥磹石红色研学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洋坪省级传统村落暨古厝(明清历史建筑)、许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亮点示范作用,提升磹石叶飞临时住所革命旧址、洋坪古民居、许洋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等场所,多点开花,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激活全乡经济发展引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兰乡以点带面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以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