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凤山镇: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3-04-17 16: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罗源县凤山镇坚持自我加压,充分盘活闲置资产,推进产业蓬勃发展,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截止2022年凤山9个农业村村集体收入达770多万元,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其中7个农业村超50万元,4个农业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城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72万元,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一、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治理“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凤山镇注重突出农村党员引领和带头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不断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实现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年龄“一升一降”,选优配强了一支富有能力、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村“两委”队伍。二是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通过帮扶引导、政策宣讲等方式,在带头发展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了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领富先锋”的转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基础。成立东片区中心村党委和西片区中心村党委,以党委所在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村,实现以点带面,组团发展,既发挥了中心村的党建、产业、文化优势,又与周边产业形成互补,串点成线三是探索建立“1+6+X”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按照“中心村党委+先锋队+合作社(企业)”的思路,通过中心村党委统领村党支部、先锋队服务乡村振兴、合作社(企业)发展产业的方式,推动“五链融合”构建“三全协同”基层大党建格局,实现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文明进一步和谐。

二、拓宽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发展。

一是立足特色资源,激活旅游市场活力。发挥村党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苏区村四星级村建设,盘活15亩村集体发展用地,在苏区村发展仓储物流和生态环保产业,实现村年经营性收入近百万元的基础上,招商对接企业引进开发西湖山,利用苏区村西湖山日月星天然湖、柳杉生态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蕴深厚的西湖寺等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同时,统筹各村现有资源,基于三中路夜色经济、一街六巷历史文化街区、圣水寺及革命烈士陵园和苏区村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等文化旅游产业推进跨村联建,打造凤山镇“两村三街一带”的发展格局二是打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管柄村地处城区南大门区位优势,建立管柄村建设管柄村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项目,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管柄村文旅观光项目、管柄村主干提升改造工程和管柄村乡村记忆展示馆项目,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集休闲养生、生态体验、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力争打造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三、盘活闲置资产,实现村财增收。

凤山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将原本散落在集体、村民手上的土地厂房等资源资产集聚起来、盘活起来,实现价值增值。村集体将闲置资产通过出租、置换等方式,实现有效利用,9个农业村均通过土地、厂房、店面、办公用房等出租获得收益。例如,管柄村投资90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0亩的管柄村农贸市场,出租给企业商家运营使用,2022年通过农贸市场实现村财收入37万元,占村财收入的73%随着大城关的发展需要,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增产增值,城关“两委”集思广益,大胆谋划,将三道木竹市场沿街10亩土地与福建中瑞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商服大楼“时代大厦”,共16层,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324平方米,总投资一亿八千万元。城关村以10亩土地入股置换商业面积6700平方米,2022年实现村财收入120多万元。目前,盘活后的闲置资产效益发挥良好,持续释放改革内生动力,也让群众真实感受到改革的红利,改革释放的红利让闲置的资产成为了聚宝盆,既能增收、也能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