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五晒五比”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4-03-21 11:3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近年来,罗源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晒产业比增收、晒积分比宜居、晒治理比成效、晒创建比文明、晒建设比品质”创示范争星级总体思路,深化“一月一协调、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挂牌服务”等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擂台比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为乡村振兴点燃红色引擎。

一、晒产业比增收。罗源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以“晒产业比增收”模式构建“村村有产业、业业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一是拼前期,项目策划做足做细。鼓励各乡镇各部门认真研究上级扶持政策,掌握政策导向,明确投资重点,增强申报针对性,做足做细项目策划。二是拼质量,项目攻坚做快做实。紧盯省、市、县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和项目“红黑榜”制度,按时间节点排计划,成立工作督查组,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度、时限及责任人。同时建立“‘五晒五比’大擂台”微信群,比学赶超、加快项目推进,以实绩论英雄,以质量论成效。三是拼成效,项目发展做强做优。把项目成效纳入“五晒五比”重要考核内容,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在“五晒五比”的良好氛围下,催生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起步食用菌产业建设三产融合区,提升食用菌产业周年化、工厂化、标准化发展水平,食用菌年产值逾十亿元。碧里西洋村打造花卉苗木精品示范园,花卉苗木市场份额连年稳居全省第一。2023年罗源县盘活旧石材厂房用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引入不锈钢下游轻加工、竹木制品加工、新能源动力电池再利用、新型建材加工等一批优质项目,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晒积分比宜居。一是强化重点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六清一改一管”活动。围绕以农村改厕质量、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居住品质提升、村容村貌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宅基地管理审批等为主要内容完善“五晒五比”考核机制。二是突出乡村特色,创新工作模式。罗源县以“五晒五比”比学赶超激活创新思维,南洋村在“文明双积分制”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金融”模式的“文明积分贷”,为文明积分高的村民提供贷款利率优惠,解决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2023年白塔乡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创新积分制 多维发力环境共整治”工作模式,入选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年度典型案例。

三、晒治理比成效。一是定期召开现场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协调乡村振兴工作,定期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乡村振兴“五晒五比”现场观摩会等,以“党建+典型经验”模式,推动工作成效落到实处。二是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1436有事好商量”工作法,结合“五晒五比”活动打造了“榕树下”“碧海堡垒”“书记大碗茶”等一批乡村党建特色品牌,推出“党建引领+协商共治”模式解决群众小微需求1900多个。三是打造罗源枫桥品牌。持续用好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多个民族村设立“双语调解室”,具有民族调解特色的《霍口乡“三色融合”畲乡矛盾化解工作法》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做法,“无讼畲乡”治理模式被《八闽快讯》《福建法治报》、“清朗天空”等媒体平台刊登推广。

四、晒创建比文明。大力开展典型选树工作,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宣传活动,选树出一大批优秀典型。着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制度,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奉献公益”等文明风尚。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等深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不同类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晒建设比品质。将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作为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一乡(镇)一亮点”为突破口,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以上特色鲜明的品质提升示范村。将“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完成情况、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情况、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录入完成率、裸房整治完成率”等内容纳入“五晒五比”考核中,以“五个美丽”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推动农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