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
一、聚焦党的领导,提升创建高度
一是上下互动,完善领导机制。镇级层面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率先扛起主体责任,镇党委牵头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村级层面以八井村为中心,联合竹里村、前房村,辐射全镇民族村,成立八井中心村党委,实现民族工作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服务联合、人才联培,做足“乘法效应”。二是内外齐动,强化学习教育。盘活罗源县首个畲族村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优势,开设松山镇党校八井村级教学点,创新“畲语党课”品牌,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民族专题党员教育活动,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注重与先进地区交流互动,与景宁畲族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调研活动。三是多级联动,配强队伍力量。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学习培训工作,抓好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参加市县少数民族村主干培训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积极争取省市县挂职干部挂钩帮扶民族村,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文化传承,提升民族厚度
一是非遗文化“兴起来”。重视非遗文化传承,畲族服饰、畲医药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八井拳列入省级非遗项目,苎麻织染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培育扶持省、市、县非遗传承人10个,打造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畲族服饰文化采风基地等;动员传承人参加畲族服饰设计展演等活动,推动畲族非遗文化走出去。二是宣传阵地“强起来”。不断深挖畲族文化资源,打造畲族技艺传承馆、畲族历史记忆馆、畲风畲艺创馆三大展馆等“畲族文化聚宝盆”,同时培育基层党员担任畲族文化讲解员,做深做活畲族文化品牌;线上打造罗源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传播畲族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三是民俗文化“活起来”。挖掘畲乡风情内涵,打造畲族“三月三”节日品牌,先后承办罗源县第十三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暨罗源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上线仪式、福建省农民丰收节福州分会场等多场大型活动、全省第十四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等大型活动,开展“凤舞畲乡?春季村晚”暨“畲风海韵”文旅品牌主题推广活动,逐步打出民俗文化知名度。
三、聚焦民族融合,提升交流深度
一是凝聚示范带动力。充分发挥松山镇畲汉群众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引导八井、竹里2个畲族村同小获汉族村三村联动、支部联建,建设八井-竹里-小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致力推进民族村与汉族村优势资源互补、共享。二是凝聚交流互动力。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共同推动下,八井村、竹里村、前房村三个畲族村分别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桃园市卑南文化发展协会、宜兰县南澳乡东岳村结成“两岸少数民族友好村”,持续打造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纽带更加牢固、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同胞感情更加深厚的两岸少数民族互联互通新窗口。三是凝聚宣传推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号召力,积极对接引入工商联企业商会乡贤等资源,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托“畲乡里同心驿站”平台,通过县新阶“同心夜话”“同心筑农”乡村振兴系列品牌,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在重要路口布置广告牌、横幅,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