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职业教育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22-03-07 10:5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1990年6月14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罗源县调研就来到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视察,对职业教育做出专门论述,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十多年来,罗源县牢记嘱托,立足农村,全力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培育乡土人才,服务“三农”;面向现代,致力办好现代制造技术专业,培育“永久牌”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探索出“7共建”产教融合基地、“7共育”乡土人才和“永久牌”人才的罗源模式。罗源县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校企合作促发展  共建共育提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与40多家优质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建设“大师工作室”探索多元投资的集团化办学,共同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罗源县创建的“7共建7共育”模式在2022年福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得盛赞和推广。

  一、引企入校、共建二级汽车维修点,共育紧缺型人才。

  引进福建奋鑫宏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二级汽车维修点,企业捐赠设备,安排车辆到校维修实训,派师傅共同参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了大量区域紧缺的汽修人才。

  二、来料加工、共建产品生产线,共育订单型人才。

  引进福建沃隆管阀有限公司和福州天工城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来料加工产品生产线。企业提供原料,师傅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产品生产,共育企业所需的订单型人才。

  三、名师领航、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育现代学徒制人才。

  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华侨大学周广涛博士成立“玉石雕刻大师工作室”和“焊接大师工作室”,发挥名师领航作用,与福州天工城艺术品有限公司、宝钢德盛有限公司共建工艺美术、焊接等人才培养基地,实施现代学徒制改革,为区域产业共同培育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托名师服务企业技术革新。

  四、多元办学、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共育科研型人才。

  引入福州钠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焊接协会的技术及资金,实施多元办学,两家企业分别投入约1300万元和170万元的研发设备及软件,与学校共建新能源汽车铝部件产品研发中心和焊接工业机器人考培中心,师生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提高了师生科研能力。

  五、引入资源、共建技能培训学校,共育复合型人才。

  引进福建仁德人力资源公司,共建罗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企业投资培训设备,组织罗源湾企业受训人员,利用校企双方的师资、设备开展企业员工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六、携手“非遗之家”、共建传承实践基地,共育非遗文化传承人才。

  学校携手罗源畲族“非遗之家”,共建福湖、八井、水口洋、竹里畲族传承实践基地,依托工艺美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课程,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共育畲歌、畲舞、畲拳、畲医畲药及寿山石雕刻等非遗传承人才242人。

  七、整合资源、共建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共育农业农村人才。

  依托学校实训基地,整合县域内职成教资源,共建乡村振兴培训学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开展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贫困村创业贫困户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各类培训共3640人。

提能重质显成效  辐射引领铸品牌

  一、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升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受益学生达1000余人,受训人员达1.2万余人,建设期内共获国家专利18项,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学校品牌效应初显。

  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服务企业能力得以提升:郭玉龙老师赴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开展“一带一路”人才支援焊接技术培训服务;学校焊接工作室领衔名师周广涛博士为宝钢提供焊接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公司技改。学校品牌效应初显:先后与福安民族职中、连江职专、宁夏红寺堡职校、甘肃定西工贸结对,开展职教对口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