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呈高发态势,福州市输入疫情明显增多。
目前,福州已进入了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为避免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登革热疫情发生,福州疾控提醒广大市民:登革热可防可控,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灭蚊,市民可通过做好爱国卫生运动来预防登革热。
如何判断感染登革热?
1、近期(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有蚊虫叮咬史。
2、突然发病,畏寒、发热(24~36 小时内可达 39~40℃),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出现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于病程 3~7 天出现为多样性皮疹等症状。
3、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如果您符合以上其中两点或三点,需提高警惕,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及与登革热病人接触史;或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染人类。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如何防控登革热?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登革热,防控登革热疫情的策略是干扰蚊虫生活史,降低伊蚊基数和杀灭可能携带病毒的成蚊。
清积水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来认识下白纹伊蚊生活轨迹。
如图所述,伊蚊的前半生都在水中度过,这就是为什么登革热防控关键在于——清积水。清除积水,可以从根本上消灭蚊幼虫,降低成蚊基数。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没有蚊虫,就没有登革热”。这句口号点出了预防登革热疫情的精髓,也是疾控部门工作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共同防制登革热。社区、村委会等组织动员辖区内所有居民齐动手,清除自家积水。
灭成蚊
灭成蚊,对于可能携带“登革病毒”的成蚊进行灭杀,可以减少登革热“二代病例”的出现。登革热输入病例不可怕,只要蚊虫控制措施得当就能不造成流行。
在病例周边,爱卫部门、消毒站或有害生物防制企业进行成蚊杀灭的工作。疾控部门加强对登革热媒介的监测工作,如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叮咬指数等,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达到杀灭成蚊的效果。
防叮咬
1旅行前,请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提前到卫生保健中心咨询了解传染病防护措施,提高个人防病意识。
2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长裤,减少暴露,在皮肤外露部位涂抹蚊虫趋避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防止被蚊虫叮咬。
3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长时间逗留。
4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香液或者杀蚊气雾剂等方式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