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下载文字版
附件下载
罗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体制的实施意见 行政规范性文件_ 罗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罗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体制的实施意见
罗政综〔2018〕12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罗源县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交通支撑,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闽政〔2017〕50号)、《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意见的通知》(闽交建〔2018〕5号)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8〕19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8〕193号),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性抓手,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激发活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交通支撑作用。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着力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生态,补足重建轻养、责任主体缺失的短板,落实强化资金、组织领导、土地、用林等要素保障,到2020年,基本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

  ——路况水平大幅提升。大力支持县乡道公路“单改双”,统筹推进通乡(镇)公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通村公路拓宽改造,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积极创建养护生态示范路,逐年改善路况,县道PQI指数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0%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率达70%。

  ——管理体制突破发展。加快推动覆盖到县、乡镇、村的路长组织体系建设,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制度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执法联动制度,确保2018年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度,2020年,路长制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和常态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养护机制日趋完善。大力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农村养护,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县乡道养护逐步推行市场化专业化,2020年前,县、乡道日常养护应稳步过渡到由具有公路养护资质的企业承担,村道推行养护公司养护,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效率和质量水平。

  ——防灾抗灾有效增强。继续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提高灾毁保险覆盖面,发挥保险“以丰补歉、无灾救助有灾”功能;动建霍口应急基地,充分发挥养护应急基地功能,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抢险设备投入,提高农村公路灾毁抢通能力。

  ——服务品质大力提升。聚焦运输服务短板,实施农村客运、城市公交运输服务提质工程,大力推广建设集农村客运、养护、交通执法、物流、电商、旅游、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站合一”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加快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打通群众出行、物流运输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二、重点任务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公路路长制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纵深开展,以为民办实事、“百乡千村”工程、“十三五”交通精准扶贫专项规划项目为载体,强化农村公路安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管养成效。

  (一)建好农村公路

  1.加快推进交通精准扶贫专项规划实施。认真落实通乡三级路和革命老区县“交通+特色产业”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2020年末,累计完成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65.56公里,通乡(镇)三级公路6.4公里。

  2.落实路网提升和“百乡千村”工程。大力推行通建制村公路单改双项目;推进乡道窄路面拓宽提升,加大县道破损路面重铺工程,着力解决部分通村公路“畅返不畅”,有序推进经济薄弱村以及100人以上民族自然村的公路硬化问题,基本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村、革命老区村、少数民族村等通村公路硬化问题,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

  3.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投资工程包。认真落实每年度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投资工程包任务,加大推进力度,鼓励县道以县为单位、乡村道以乡(镇)为单位打包,或将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捆绑打包(交工验收后养护服务期不少于5年),统一开展、加快前期工作,鼓励采用代建制、建养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提升实施成效。

  4.规范建设标准和过程管理。严格落实省级农村公路实施细则,县道原则上采用三级及以上标准设计,乡道原则上采用双车道四级及以上标准设计,村道采用不低于单车道四级公路标准;规范农村公路招投标管理,符合公开招标的项目一律在工程交易平台“线上”集中交易;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加强建设质量现场抽检,进一步简化交竣工验收程序,加快项目建设。

  5.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好就是最好的养护”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原则择优选择建设方案,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避免高填深挖,尽量少占地、少拆迁,加强防排水设计;加强质量监管,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加强原生植物保护和路域生态恢复,完善农村公路安全、排水、防护设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

  (二)管好农村公路

  1.推进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出台的《福建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乡村道专管员队伍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并制定的路长制实施方案,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同步组建路长办公室,完成路长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和乡村道专管员招募考核管理办法制定,细化各级路长和路长办公室职责、部门分工、工作流程、工作目标和考核评价等内容,全面完成招募和培训乡村道专管员、上岗到位。

  2.保障路长制正常运行。一是县级路长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配专职工作人员3人,确保县级路长办公室履职能力;二是乡镇人民政府设立路长办公室,与乡镇公路站合署办公。

  3.组建乡村道专管员队伍。一是辖区的农村公路实际情况,按每名专管员负责乡、村道里程30公里左右来控制,共招募23名专管员(含总路长办3名),具有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1人,高中学历5人,初中学历4人;二是明确乡村道专管员不得承包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和保养作业,不得由村委会主要人员兼任;三是乡村道专管员经费由农村公路养护预算资金总额的5%比例提取,总路长办工作经费及工资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承担,各乡镇不足部分由各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四是加强专管员履职考核,实行月考核制度,实施专管员收入与工作成效挂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专管员进退机制。

  4.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县级路长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开展“政府牵头,交通综合执法、路政、养护管理所、住建、市场监管、交警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联合协作”的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路宅分家、田路分家”,推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县乡联合协作制度化、常态化。

  5.主动利用“互联网+”管理模式。与福建智恒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智慧路长APP平台(域名www.fjshgl.gov.cn),及公众微信号(罗源交通),逐步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促进县乡村联动,协同推进公路养护、应急处置、路政管理等工作,确保农村公路监管网格化、信息化。

  6.加大宣传力度。运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标语、宣传板、村务公告栏等媒介,加大宣传有关“四好农村路”、路长制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力度,普及农村公路路长制、专管员制度等知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制度,扩大知情权、监督权,引导群众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深入宣传典型经验,及时曝光在路域范围内种植作物、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堆积杂物等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促进形成全民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三)养好农村公路

  1.强化农村公路示范引领。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生态示范路创建为抓手,加强示范引领,使“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可复制、推广。全面提升洪洋乡养护示范乡镇建设,加快推动白塔乡、西兰乡和霍口乡开展创建养护示范乡镇,按照“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畅通、路域洁美”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示范路创建力度。

  2.提升安保水平。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道路安全隐患整治投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改造方案,持续加快实施县、乡、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出现一座即改造一座,保障每个行政村至少拥有一条安全可靠、顺畅通行的农村客车路线。

  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养护可选择性。

  4.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标准化。县道日常养护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由具有资质专业养护公司承担),引导乡村道逐步推行专业化日常养护,2020 年前,全县县乡道日常养护应稳步过渡到由具有公路养护资质的企业承担,村道推行养护公司养护,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效率和质量水平。

  5.推行养护工程包。乡镇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行大中修养护工程专业队伍施工;推广零星小修、应急抢修工程与日常保养捆绑招标,或辖区所有乡村道捆绑招标等养护工程包模式,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

  6.进一步健全防灾抗灾体系。一是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榕城分公司签订保险协议,确保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的覆盖面,发挥保险“以丰补欠、无灾救助有灾”功能。二是发挥碧里养护应急基地的功能,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抢险设备投入,提升灾毁抢通能力,并尽快建成霍口养护应急基地。三是简化灾毁修复前期程序,一般水毁工程重建项目可由各乡镇直接组织施工;水毁桥梁、大型滑坡治理等工程实行打包建设,可从全省交通建设信用考核 AA级、A级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选择队伍,加快灾毁修复进程。

  (四)运营好农村公路

  加大财政投入,推广建设集农村客运、养护、交通执法、物流、电商、旅游、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站合一”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整合交通、农业、商务、供销、邮政快递等农村物流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罗源县“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暨农村公路路长制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暨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事项。

  (二)落实县级财政资金

  1.落实固定养护资金投入。按照省政府闽政〔2017〕50号文件要求,2018年起由县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县道7500元、乡道 3500元、村道1000元标准安排养护资金,共约260万元,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支出(单列预算科目)。

  2.落实建设资金投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五年建设滚动计划,共涉及93项晋级改造和单改双项目,合计312公里,其中县道6项48公里,乡村道87项26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7.6亿元,除省市补助3.8亿元,县财政加大补助力度,配套资金1.3亿元,其余缺口资金由乡镇自筹。

  3.落实灾毁保险资金。保险经费除省市补助75%外,由县财政承担25%,约21.6万元配套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支出。

  (三)强化绩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

  将“四好农村公路”工作及落实路长制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同时,养护管理工作成效考核不达标的,不予安排或减少安排养护工程省、市补助计划,对于养护管理工作成效考核的先进单位予以奖励,并激励增加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计划。

  (四)强化示范激励

  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工作,2018年示范路提升工程108.75公里,主要安排县道及示范乡镇,县道60公里,洪洋乡25.5公里,白塔乡11.45公里,西兰乡10公里和霍口乡1.8公里;对示范乡镇进行绩效考核加分,调动乡镇积极性。

  (五)强化精准扶贫

  对列入全国“十三五”通乡镇公路及交通运输部精准扶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按省市要求的时间节点推进;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将取消省市县建设补助,并给予绩效不合格考评。同时,鼓励农村公路养护公司聘用精准扶贫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六)简化审批制度

  发改部门要简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国土部门要简化农村公路用地审批,最大限度减免报批费用,在农村范围内,宽度1.0米—8.0米,用于村间、田间交通运输,并在国家公路网络体系之外,以服务农村农业生产为主要用途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享受农村道路用地政策;林地、环保部门要简化农村公路用林、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减免报批费用,其中由村委会立项报批的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6.5米宽以内)建设项目,享受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政策;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审查和项目验收工作。

  (七)强化督查考评机制

  建立“省级年度督导、市级半年督查、县级季度检查、乡镇每月自查”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督查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阳光工程”,将各级路长、专管员、管养单位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明察暗访、人大代表及社会监督员等,对农村公路管理成效进行公示、监督和评价。

  (八)加强评优评先

  农村公路路长办公室做好优秀乡镇路长的评选推荐工作,负责每年开展优秀村路长评选。认真总结实施经验,推动“路长制”不断完善,并将路长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

  罗源县人民政府

  201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