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近期一定要慎食赤潮地区贝类海鲜

来源:罗源县 发布时间: 2019-05-27 09:4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赤潮,国际上把它称为“有害藻华”,它发生时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被许多人比喻成“红色幽灵”。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近期,我省部分海域发生赤潮,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为避免发生贝类中毒事件:   

  一、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 

  1. 查验贝类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 

  2. 留存入场销售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 

  3.承担购买者食用后中毒赔偿等相应法律责任。   

  二、贝类产品销售者、餐饮服务提供者 

  1. 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贝类产品和供货商的相关信息,保存相关凭证。 

  2. 销售贝类时,应当在摊位(柜台)显著位置如实公布贝类产品名称、产地、供货商等信息。 

  3. 不得采购和销售来源不明以及禁止采捕和销售区域的贝类。 

  4. 出现因销售贝类产品中毒等问题,销售者、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应选择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 

  2. 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爆发高峰期不要采购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3. 在烹饪贝类时,要煮熟煮熟,单次使用量不宜过多 

  4. 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的,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5. 发现市场和餐饮单位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贝类产品的,请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四、出现海鲜中毒症状怎么办  

  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首先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因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只要不是经常吃、大量吃,偶尔食用少量解一解馋还是没问题的。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