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IV感染者慢性炎症的产生机制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助于机体对抗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但并不能彻底消除这些影响。即使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由于病毒储存库以及游离的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碎片仍然存在,仍使得免疫系统长期处于警戒状态,形成慢性炎症环境。
此外,HIV感染者往往更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人乳头瘤病毒(HPV)等),这些共感染病毒的存在也会加剧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状态。
再次,HIV还可能破坏炎症调控开关,损害人体正常调节炎症的能力。HIV病毒会造成胸腺和淋巴结的纤维化损伤,从而削弱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胸腺是位于胸腔内负责生成T细胞的重要器官,而淋巴结则承担着协调免疫应答的关键功能。胸腺和淋巴结两大免疫器官受损,不仅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调控能力,导致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二、对抗慢性炎症及其潜在危害的可行措施
尽管目前已有数种针对慢性炎症的临床干预方案或候选疗法进入试验阶段,但这些策略或效果有限,或存在抗炎特异性不足的问题。一些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
1.尽早治疗:研究表明,感染后立即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炎症的水平,从而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炎症相关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
2.治疗合并感染:HBV和HCV感染都会导致严重肝损伤——即便HIV得到良好治疗仍可能加速此类损伤。HCV感染目前仅需8周疗程即可治愈,HBV感染经治疗也可有效控制,且目前的长期治疗亦有望达到治愈。CMV感染的治疗也被证实可以降低HIV感染者的炎症水平。HPV不仅可以治疗,更有多种疫苗可供适龄人群接种,降低感染或共感染发生的风险。
3.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采取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方式,如已证实地中海饮食中富含橄榄油、鱼类和果蔬的饮食模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体脂:脂肪组织可能是炎症反应的来源之一。
保持规律运动:定期锻炼能有效预防多种健康问题。
坚决戒烟:吸烟对HIV感染者危害尤甚(且该群体吸烟率显著偏高),会加剧动脉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戒烟还能降低患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风险。
(来源:中国疾控艾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