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四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来源:福州疾控 发布时间: 2020-04-05 09:2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我国新冠疫情逐渐进入稳定期,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学校陆续开学,人群的聚集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经综合分析研判福州历年传染病疫情数据国内外疫情动态气象水文资料,福州疾控提醒您——
四月份应关注以下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性感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食源性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病毒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疫情还未结束,切不可掉以轻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责。

1、戴口罩

在大多数时候,人是通过鼻子呼吸气体的。小编发现很多人戴口罩,鼻子都是漏在外面的。这种情况,污染气体、病毒等一样可通过鼻子进入体内。因此,规范佩戴口罩方式是防护的第一要点。

2、 勤洗手

我们的双手经常接触公共物体表面(电梯按钮、门把手、扶梯手......)因此,保持手部卫生非常重要,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或选用速干含醇消毒剂搓洗双手。

3、 咳嗽打喷嚏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或纸巾,掩住口鼻。使用后的纸巾丢到带盖的垃圾桶,咳嗽或打喷嚏后,尽快用流水清洗双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4、“宅”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

流行性感冒


流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人群中发病率高。全球每年有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发生流感。大部分的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也会出现肺炎、脑炎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4月7日,福州市高三学生开学,随后各中小学也将会陆续开学,应留意校园流感疫情。同时注意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感对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 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口或鼻。

3、减少外出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可发生于一年中的任何时期,冬春季的发病率最高。它经常发生在相对集中的一个群体中,特别是生活在近距离的人群中。学校陆续开学后,应注意校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诺如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含有病毒颗粒的呕吐物经空气传播、污染物污染、摄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
诺如病毒由于没有成熟的疫苗使用,预防还是主要依靠个人卫生防护和环境卫生监测。

1、注意饮食卫生

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往嘴里送的东西要慎之又慎。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海鲜贝类等海产品一定要彻底清洗、煮熟煮透,注意生熟分开。

 

2、 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开学后,应在日常对授课老师或保洁人员做好消毒液的配置,呕吐物及污染区域消毒方法的培训等,并对相关人员的日常消毒工作、发生疫情后的消毒工作等进行质量控制。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福州4月份雨水仍较多,尽管低温状态下食源性致病菌不容易繁殖,但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全国推迟开学,福建全省自2020年4月7日起分类分批、错时错峰开学,因此学校即将面临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的隐患。尤其寒假停课时间较长,学校饮用水、食堂环境和人员卫生、食品安全等都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议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